
过去数年,能源行业可谓是受到最为深刻洗礼的行业之一。地缘政治、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都为世界能源转型和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还在持续,这对全球能源市场有哪些长期影响?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会如何影响全球能源格局?中国是全球能源产业的枢纽和中心,全球能源市场变局会对其带来哪些挑战?
日前,在京发布的最新《bp世界能源展望》(下称《展望》)2023年中文版,围绕能源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能源结构和企业的应对之道等问题作了精彩分享。
“中国经济复苏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全球能源需求具有重大影响。”英国石油公司(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Spencer Dale)接受包括《中国经济周刊》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比较强劲,这一点可以从中国的能源需求上看出来,例如,人们的出行明显增加。”
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系统有深远影响
本期《展望》探讨了在“快速转型情景”“净零情景”和“新动力情景”三种情景下,2050 年世界能源转型的主要趋势和不确定因素。《展望》将全球能源未来概括为四大趋势:油气作用下降、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电气化程度提高、低碳氢使用增多。
与此前的《bp世界能源展望》相比,本期《展望》将过去一年的两大历史事件纳入考量:俄乌冲突和美国通过《通货膨胀削减法案》。
《展望》显示,俄乌冲突可能会对全球能源系统的未来走向产生持续影响,加深对能源安全的关注,削弱经济增长,并改变能源供应组合。
“在此之前,当我和欧洲或美国的政府官员会见时都会谈论要脱碳,而且要加速实现净零,这几乎是俄乌冲突之前我们唯一的谈话议题。但现在议题变了。”戴思攀认为,俄乌冲突对能源转型产生了长久的、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冲突成为西方的觉醒时刻,使西方人意识到能源转型必须加速进行,不仅仅要关注脱碳,还要关注能源转型的其他方面,尤其是能源安全和能源的经济性。”
他分析指出,历史上也曾发生数次能源危机,如1973、1974年,当时阿拉伯石油禁运影响了大多数西方国家,从那以后,能源体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石油在能源体系當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并且再未恢复至之前的位置。彼时,各国都喜欢国家能源储备,法国重启了核能、核电站。再如,福岛核泄漏导致了能源危机,之后日本的能源发展政策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具体而言,俄乌冲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人们更加关注能源安全。世界各国都希望减少对于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改善能源安全,降低进口。其二,全球化速度会放缓。过去二十年的全球供应链格局面临重塑,各国将更加关注国内的经济弹性、(建设)较短的供应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