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邮轮来咯!




6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身系“敦煌飞天彩带”,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号船坞顺利出坞,全面开启码头系泊试验、出海试航和年底命名交付的决战周期。
這艘庞大又时尚的豪华邮轮是如何建造出来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期,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豪华邮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骥做客上海科普大讲坛,揭秘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背后的故事。
建造犹如“绣花”
从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到2008年国产“大鹏昊”号打破LNG船的垄断,再到2022年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如今“爱达·魔都”号邮轮顺利出坞,距摘取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填补国产大型邮轮空白,实现在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这一历史性时刻仅一步之遥。
建造大型邮轮为何如此复杂?曾骥表示,大型邮轮具有“船+酒店+娱乐”的交叉化、定制化产品属性。此次国产大型邮轮全船有503个薄板结构分段,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精度控制难度大,建造过程犹如“绣花”。作为目前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大型邮轮的零部件数量多达2500万个,相当于大飞机C919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全船总电缆布置长度达到4200公里,约等于上海到拉萨的距离,整船总工时相当于好望角型散货船的20倍。巨大的物量背后是错综复杂的现场管理和施工次序。
“首艘大型邮轮,将近100万的设计工时,所有三维设计包括图纸都要细化到很细小的零件,每个零件都有编号。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