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热”催生千亿市场,如何保持“热度”不减
作者 贾璇
发表于 2023年7月

伴随《流浪地球2》《三体》等科幻作品的走红,让主打中国主题、展现国人想象和传统文化的科幻影视作品陆续出圈,加速中国科幻产业发展。

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提到,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我国科幻产业发展处在哪个阶段?和行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哪儿?哪些领域将迎“风口”?对此,《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幻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玲。

“科幻热”催生千亿市场

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充满未来感的“科幻初体验”大多在荧幕和小说上完成,实际上,成熟的科幻产业链远超于此。

据陈玲介绍,科幻产业是“以科幻创意为内核”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在科幻产业涉及的领域中,以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最为突出,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等领域渐露锋芒,尤其科幻游戏已成为科幻产值的主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以《和平精英》为首的枪战题材科幻游戏上线仅7个月便成功登顶下载排行榜榜首位置,平均日活用户数达5000万。

《报告》提到,2022年科幻游戏产业总营收达565亿元,科幻手游市场占比提高,营收达562亿元,其中本土科幻游戏海外市场表现良好。二次元科幻手游整體收入达75亿元,与2021年相比增加12亿元,数款游戏收入超过亿元。

同时,陈玲表示,当前科幻的赋能效应越来越明显,其产业形态应对标一般的文化产业业态,如“科幻内容创作生产”“科幻创意设计服务”“科幻文化传播渠道”“科幻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科幻文化装备生产”等。

科幻产业对促进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幻+”赋能效应也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例如“科幻+教育”“科幻+沉浸式体验”、“科幻+品牌传播”、“科幻+城市赋能”等。

受益于此,中国科幻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陈玲列举出近7年的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进行验证:2016年为100亿元、2017年为140亿元、2018年为456.35亿元、2019年为658.71亿元、2020年为551.09亿元、2021年为829.6亿元、2022年为877.5亿元。

“科幻热”持续升温,也让业态不断丰富完善。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