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的科研日常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用“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来感叹只有胸怀大志的人,才有可能实现理想。做科研也是如此!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家的科研日常,去看看他们是如何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吧!

做科研犹如啃硬骨头
做科研犹如啃硬骨头,只有在某个领域长期坚守和持续努力,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
在碳纳米管领域存在几个重大的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实现宏观长度、结构缺陷少、性能优异的超长碳纳米管(一维量子材料)的可控生长与批量制备,这也是实现碳纳米管高端应用的前提。
然而,多年来由于超长碳纳米管生长机制不明、催化剂易失活等原因,超长碳纳米管产率不仅十分有限,还严重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
2018年,我针对这一难题带领团队进行攻关。开始时,超长碳纳米管的生长状况非常不稳定,得到的基本都是杂乱生长的短碳纳米管,超长碳纳米管的产率仍然很低。直到2021年的某一个深夜,我突然灵光一现——是否可以将飘浮的短碳纳米管拦截起来,使其能够平行排列后生长,从而实现超高产率的超长碳纳米管制备?
我很快把想法投入了实践,结果也正如我预想的一般。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