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让人难过的事,不是犯了错被批评、惩罚,而是这事明明不是自己做的,却要蒙受不白之冤。”面对这飞来的“锅”,我们该怎么办?
案例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一家店老板称,一位小女孩偷了店里的东西,并要求当众搜身。小女孩委屈得直掉泪,好在她爷爷据理力争,在警察的介入下还原了事情真相——小女孩并没有偷拿店内商品。后来,在小女孩父母的坚持下,店主公开向小女孩道歉。
这种被冤枉的事情并不少见。虽然此事最后得以解决,但对当事人心灵造成的伤害,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愈合。更不用说,那些未能被解决的同类事情。

被冤枉时的身体变化
我们来看一个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
在辽阔的非洲草原上,瞪羚遇到了一头狮子。这时的瞪羚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全身肌肉绷紧、体内正在分泌皮质醇或肾上腺素——它进入了一种应激状态。科学家将这种状态定义为“逃跑或战斗”状态。在此状态下,动物的机体引发一系列神经反应为防御或者逃跑做准备。人类与瞪羚一样,在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时,也会进入“逃跑或战斗”状态。
当人被冤枉时,与之相关的事情就是一个突然的刺激物。它让人进入应激状态,引起生理及心理的反应。回忆一下,当你受到无端指责时,是不是会脸红心跳?有时还会紧紧握拳,不能抑制地喘粗气?不仅如此,你还会体验到比较复杂的情绪。
被冤枉时的情绪反应
愤怒。当受到别人指责,承担莫须有的“罪名”或负面评价时,我们很难接受这种有失偏颇的评判,会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感到愤怒。
無力。如果冤枉自己的人力量更强、地位更高,我们百口莫辩,就会感到深深的无助。特别当周围还有其他不明真相的人投来怀疑、窥探的目光时,我们还会产生一种剥夺感,感到无能为力。
焦虑。这类事情的发生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特别是未成年人,没有处理此类事情的经验,很焦急地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冲出现实的困境。这种焦虑无助的感觉可能持续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更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