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個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诗集《赶时间的人》,把诗人和外卖小哥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把浪漫诗意和人间烟火交织在一起。他叫王计兵,一个54岁的外卖员,5年行程15万公里,写诗总数超4000首。他每日不停地在路上奔波,万丈红尘给了他无限灵感,他曾经2小时写诗12首,一个月创作80多首诗。他用双脚锤击大地的声音,坚实而有力,在全国发出钝响。
漂泊的他,用诗建造自己“独立的国度”
“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国度/我沸腾的血/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我嶙峋的瘦骨/就是我耸立的山川/我还有辽阔的皮/如同黄土……”
——《写给在人间疲于奔命的每个人》
王计兵的心是不羁的,一件蓝色外卖员制服里,包裹着他宽阔的灵魂。
凌晨,他悄悄爬起来,坐在江苏省昆山市中环处自家杂货店里写诗,瞬间进入忘我状态。他在诗歌里行走,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世界碰撞,用文字照耀隐藏在角落里的微尘,化成一行行或浪漫或有力或无奈的诗句,解读着世界。
早晨,妻子郭依云要在家里做家务,而王计兵就利用这空闲时间,在店里整理前一天在送外卖路上写下的诗稿。上午10点钟,妻子来到店里,他从诗里走出来,再回到热火朝天的生活里。此时,他是老公,是爸爸,是店主,是外卖小哥。
郭依云性格踏实肯干,老公写诗,对她来说其实是不务正业。刚结婚时,王计兵兴致勃勃地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声情并茂地读给她听,她却瞪他一眼说:“干你的活儿吧!”她能看到老公眼里的失望。可写这个有什么用呢?能当钱花?能过日子吗?
郭依云从来没想到,老公能靠写诗成为“名人”!这些年来,王计兵瞒着她偷偷写诗,在不耽误干活儿的情况下,2019年,他的诗居然还获了奖。他用写诗的3000元奖金给她买了一件兔毛衣服。这是她穿过最贵的衣服,虽然很心疼,但是老公的奖金,她乐于接受,让他体验一把成就感。
多年来,王计兵对妻子怀着感激之情。她在他最艰难的时候嫁给他,和他一起走南闯北打工,从青春少女到华发中年,一路辛苦,跌跌撞撞。他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把所有的爱都赋予她。她不喜欢他写诗,他就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写。
王计兵从小就爱写作,20岁时立志要当专业作家。可写作创造不了价值,父亲被他的“冥顽不化”激怒,烧了他写了20万字的长篇小说。父亲绝望的眼神让他清醒地意识到,在现实面前,首先要有生存能力,其次才是写作。王计兵发誓,写作,永远为生活让路!但打拼之余,他偷偷捡拾着散落在地上的梦想,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诗的“国度”。
妻子送兔毛衣服干洗时,从口袋里意外看到了发票,发现是5000元买的。这太贵了,她问王计兵到底多少钱,王计兵的脑袋飞速旋转着,说:“这件衣服是打折的,加上各种优惠,最后到手3000块钱。”郭依云后来才知道,衣服花了5000元,其余的两千块钱是老公跑外卖挣的。王计兵说:“我就是特别想给你买这件衣服,在昆山市最大的商场里转了半天,还是买了。”
当《赶时间的人》在网络上爆火,王计兵成了诗坛上一名外卖诗人,郭依云捧着老公的诗集,看得眼含泪水。她只知道老公从2018年开始兼职做外卖,却不知道,他的诗歌在委屈中也悄悄成长。
郭依云看到老公写给她的诗《妻子的诗歌》:“妻子说/你的呼噜越来越严重了/不是折磨,简直就是折纸/有时我被折成一个纸船/在浪里荡漾/有时折成纸飞机/在空中翱翔/有时什么也折不成/就是把一张纸反复揉搓/对此我深表歉意/只能在早晨的一杯牛奶里/把吸管折出/妻子最容易吸食的弧度。”郭依云哽咽出声,原来,一首诗竟能有如此感染力,比说千万句“老婆,我爱你”更让她感动。
重庆一档电视节目邀请王计兵夫妇录制“五一”特别节目。第一次,夫妻不是为讨生活而出远门。在酒店房间里,郭依云对插卡取电很好奇,她一边跟老妈视频,一边说酒店多么高级,像个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王计兵看妻子的眼神里有心疼有自责,这些年,妻子为他、为家付出所有,唯独亏待了她自己!往日,妻子跟着他受的苦历历在目——
诗,在妻子看不见的地方号角长鸣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爱我的人/快三十年了,我还没有做好准备/如何在爱人面前热泪盈眶/只能像钟摆一样/让爱在爱里/就像时间在时间里/自然而然,滴滴答答……”
——《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
1992年,被父亲烧毁了长篇小说的王计兵,开始在村头小河里当捞砂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