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官司“父子”局:那个赘婿戴罪20年
作者 湫女
发表于 2023年7月

因为一套学区房,父母将儿子告上了法庭。当事法官高辉发现,这一家人,婆媳针锋相对,父子却闷不作声,似乎有什么隐瞒。他决定,先扒出背后的真相。

一套学区房,公婆联手状告儿媳

调解室的门没有关严,两个女人的争吵声传得很远。高辉在门口掂量着手里的卷宗,调整了一下情绪,“哐当”一声推门进去,屋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他笑着解释:“刚才庭审超时,来晚了……”

这是一件父母告儿子的房产争夺案。

老谢家的房子是抢手的学区房,为给孙子报名入小学,老谢三年前将房子过户到儿子谢云帆名下。如今,婆媳矛盾渐多,婆婆要收回房子,儿媳却执意不肯。

婆婆几次站起来对着儿媳妇刘晓敏指指点点,嘴里一直不停地吵吵嚷嚷,刘晓敏嘟囔着:“这给出去的,哪有要回来的道理?再说了,我们是买的,这都有合同……”

根据现在的入学政策,孙辈在学区内也可以上学,为什么非要转让房产?这也是高辉刚进门前看卷宗觉得疑惑之处,他轻咳一声,准备问询。在座的四双眼睛直勾勾望向他,像在等待宣判。

父子俩面面相觑,慌忙低下头一声不吭,婆婆架起胳膊扭头表示“无可奉告”。倒是刘晓敏不疾不徐地解释着,是公婆主动提出把房子转给他们,当时着急过户,买卖合同流程较快。末了,她不忘加上一句:“都说了,是我们买的。”

“是你买的?你不看看那个价格,不就等于白送吗?”婆婆高老师气得有些坐不住,好似有什么憋在心里想要一吐为快,但又不得不给硬生生憋回去,最后只得偃旗息鼓地坐了下来。

被怼回去的刘晓敏悻悻地低下头,然后转过身望了望自己老公,用胳膊肘碰了碰他,示意他帮帮腔,谢云帆为难地往座椅上靠了靠。

看来,这是两个女人的战争,两个男人似乎并不恋战。

买卖合同日期为2019年6月1日,合同价款远低于市场价,只有30万元。从案卷中抽出买卖合同原件,高辉放在桌上问大家:“你们都是亲笔自愿签的字吧?”四个人未置可否。

“那现在,孩子也顺利上学了,你们要不再走个买卖合同,把房子物归原主。”高辉尝试着给双方调解。刘晓敏这下急了:“可以啊,重新买卖呀,市场价!”最后的三个字,她像是咬着后槽牙吐出来的,掷地有声。

按照最新的市场价,这套学区房值400万以上,而三年前,刘晓敏仅以30万从公婆手中购入,这显然有点狮子大开口。

顿了顿,刘晓敏语气缓和地说:“法官,我不是真要他们出那么多钱,我也没那么黑心。”她解释,孩子小升初还需要用到户籍,这几年为照顾孩子读书,他们也需要住在学校附近。

这套学区房本就挺小,一家五口挤在一起实在不方便,他们只是想让公婆搬到郊区的大房子住,结果婆婆就怀疑是想趕走他们,闹着要收回房子。

“那郊区住着舒坦,你去住啊,谁知道你安的什么心?当年就不该把房子给你们。”高老师咬牙切齿地说。

调解陷入僵局,高辉只好问两个男人的想法。老谢说着要撤诉,谢云帆却说同意过户,两个女人同时拽住自己的老公。

高辉看得出这只是婆媳针锋相对,也许父子俩没想闹到法院,这个案件有和解可能。让双方达成和解,彻底解决矛盾,这是他办案的原则。

但高辉还没来得及展开调查,2022年9月8日,第一次庭审后的第三天,谢云帆主动找到他,主张和解。

谢云帆长得高大魁梧,有些谢顶却留着分头,眼镜后面的黑眼睛散发着游离的光。刻意留心才会感受到,他腿上有伤,走路稍稍不稳。人还没有坐稳,谢云帆就从黑色公文包里取出两张纸,满脸堆笑地递给高辉。

这是一份房产协议,签订时间也是2019年6月1日。只不过,这是一份赠予协议!

高辉皱起眉快速浏览协议书的内容,谢云帆表示这是房子过户当天,同时签订的一份赠予协议。指着第二页一行文字,谢云帆提示高辉,赠予协议载明只赠予他一人。

“法官,这房子压根儿跟刘晓敏没关系,我同意还给老人,下午就能签和解书。”他重新坐在椅子上,顺手端起桌上的一次性水杯,将里面的水一饮而尽,一种问题解决的闲定感。

可高辉心中的石头并没有因此落地。如果认定赠予协议有效,案件可以直接调解结案。但这份协议出现的时间太巧,既然有协议,第一次调解为什么没拿出来?没有弄清楚里面的复杂关系,即便是判了,后面可能还会再起波澜,高辉决定先试探一下。

“有了协议就好办事了,约过来直接和解,把房子还给老人家就结了,皆大欢喜。

本文刊登于《知音·下半月》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