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野生动物当邻居的那些年


8月,三江源没有酷暑,太阳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只晒不热。我们一行人紧张地盯着几百米开外的草坡,草坡上耸立着很多白色石头,我们想找“会动的那一块”。“在那儿!”就当我的心因为着急和激动要蹦出来的时候,我看到它了——雪豹拖着长长的大尾巴出现在山坡上,它朝山脚的我们瞥了一眼,继续溜达。
我遇到野生雪豹的次数,多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但每次遇见,依旧无比激动。我是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在三江源保护雪豹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5年前,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一个超重的行李箱离开了北京。箱子里没有花裙子和高跟鞋,倒是有羽绒服和很多像白漆一样的防晒霜——我要去三江源待上整整一年,跟着从事自然保护工作的前辈一起保护野生动物。出发前,一位老爷爷认真地跟我说:“孩子,你一定会后悔的!”幸运的是,2000个日夜过去了,我没有一分一秒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尽管那时我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高原,学位证书上标注的“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专业,也和野生动物保护没啥关系。但我知道,去三江源不是我年少轻狂的冲动——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动物,也做过不少懵懂的尝试。然而将近大四,我才相见恨晚地发现“野生动物保护”这门学科与事业,因此毅然决定朝着这个方向出发。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