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是如何写颜色的
作者 舒明月
发表于 2023年5月

色彩令人目眩而神惑。一种极好的颜色,即便不能达到铭心刻骨的效果,也至少会令它所附着的事物显得更为可爱。因此,若以文字再造一个世界,无论写景状物、记事言情,都应该像设计师或电影导演那样孜孜于色彩的运用。哪怕对颜色不十分敏感,酌量在文章中加入一些,也总能收获积极的效果。

张爱玲的小说“明艳端方,光彩照人”。她笔下是一片彩绣辉煌,流光溢彩,像撒了金粉一样,有大众喜闻乐见的富贵气象。且看著名的《金锁记》片段:

1.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

2.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

这里头,赤金、银红和闪蓝————又是金,又是银,又如宝石般闪耀,此等色泽,谁人不爱?《金锁记》里还有一句,“敝旧的太阳弥漫在空气里像金的灰尘,微微呛人的金灰,揉进眼睛里去,昏昏的……”,连灰尘都是金的,张小姐果然造境不遗余力。

张爱玲写颜色还有一招绝活儿,即不知从哪里搜罗来各种名词作为色彩的前缀,这承袭的当然是红楼笔法,不过也有她自己的创造在里头。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