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临沂,南义乌。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临沂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被评为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临沂考察,作出“临沂物流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你们的事业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临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紧抓重大政策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大力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以“四个商城”建设为统领,坚持“商仓流园”一体化发展,在物流转型升级上聚力突破,不断提升“临沂商城 中国大集”的首选度。
物联万家,货畅其流。
古城临沂,舟车络繹。至明清,临沂商贸步入鼎盛,水路陆路运输活跃,驿站客栈相继建成。
新中国成立后,临沂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城乡商贸经济起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商贸业的发展,物流业迅速兴起。市场带动了物流,物流支撑了市场,商贸物流成为临沂经济重要增长点。
北临沂,南义乌。
“临沂物流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你们的事业大有可为。”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临沂商城和物流基地时,对临沂物流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为临沂“向现代物流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教给临沂“继续努力,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多元发展”的方法论。
从古时的商贸鼎盛、舟车络绎,到如今万商云集的“物流之都”,临沂物流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
如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员令已发出,向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已吹响,临沂物流将如何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让我们先从临沂市金兰物流基地开始,循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探寻临沂的现代物流之路。
中国物流之都
6月16日,骄阳似火,临沂市金兰物流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在配货区内,几十辆叉车推着小山一样的箱子来回穿梭,一辆辆挂着河南、福建等地牌照的大货车驶进驶出。
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士岭,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临沂批发市场打拼的“老商城人”,71岁的他见证了临沂物流业从一株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见证了临沂市场经济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
谈起临沂物流业的起源和发展,不得不说的是临沂批发市场的崛起。上世纪90年代末,伴随临沂“西郊大棚底”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初具规模,来临沂拉货、送货的车辆越来越多,临沂本地的货运业务应运而生。
王士岭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时,南方的商人到临沂摆地摊贩卖小商品,很受欢迎,当地老百姓也跟着做起来。”
“经过40多年发展,临沂商城历经‘地摊式农贸市场—西郊大棚底—专业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国际商贸城’五代市场变迁,目前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2011年8月,临沂被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临沂市兰山商城管委会副主任孙钦仕说。
在临沂市金兰物流基地,记者发现不少“不走寻常路”的货车—从广州到乌鲁木齐的货车,非要“拐个大弯”到临沂中转;从宿迁发往福州的货车,非要调头北上到临沂,然后再折返福州。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商家作出这样的选择?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是,许多货车宁愿从出发地拐个大弯到临沂中转,再奔赴货运目的地。虽然距离远了,但时间省了、成本低了。”
孙钦仕举了一个在临沂商城物流圈里津津乐道的“舍近求远”的例子:一张乒乓球桌,若从上海直接运往乌鲁木齐,需耗费15天、花费320元;若从上海先拐个弯到临沂再运往乌鲁木齐,只需耗费10天、花费120元。
临沂的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价格还低二三成,这是怎么做到的?“临沂物流绝大部分通过公路运输完成。”孙钦仕向记者“解密”,“专线物流是我们最主要的形式。”
临沂专线物流采用配货物流的形式。简单说,就是从运输货物的公司为运输车辆寻找收集货物的过程,货物将按不同目的地分别放在不同的区域,装满一辆车即可走车,在到达终点的途中,货物边走边卸。由于临沂物流92%是个体户,95%是单一公路专线,同质化竞争严重,激烈的内卷形成“价格洼地”。
临沂商城是集散型市场且以内贸为主,“临沂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商品经销遍布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
与义乌市场产品以小商品为主不同,临沂商场产品涵盖服装鞋帽、食品、五金、劳保用品等27个大类、6万多个品种,几乎覆盖百姓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商贸业10年的高速发展给予专线物流生存的土壤,同时专线物流也助推了临沂的商贸业。商贸催生物流,物流反哺商贸。
货物交易量越大,货物流通量就越大,运输车辆、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等向临沂聚集。充足的货源和市场竞争造就临沂物流的价格优势、时效优势和线路密度优势,吸引了全国货物汇聚于此,把临沂作为货物中转站。
临沂物流蓬勃发展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
4000多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交易活动,至明清时期,临沂商贸物流走向繁荣。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踊跃支前,呈现出一幅幅车轮滚滚、担架如流的动人场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铸就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为当代临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