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社区:青山留人 乐业安居
作者 陈艳 陈嘉
发表于 2023年7月
平利县老县镇

锦屏社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搬迁群众1346户4173人,是全镇搬迁群众最多、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锦屏社区考察,调研了三秦电子、毛绒玩具等两家社区工厂,对“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发展思路给予肯定,提出了“乐业才能安居”等重要指示。

目前,锦屏社区拥有三秦电子、毛绒玩具、嘉鸿手套等5家新社区工厂,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发展茶叶、绞股蓝等产业800亩,培育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市场经营主体22家,发展农村淘宝网店2家、快递公司3家,累计带动900余户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创业。

走还是留,如今不再是山里人的心头之惑。

中国地图上,一条山系横亘于中部。这里是秦巴山区,曾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陕西超过一半的贫困县集中在此。

无数个花开的季节,人们纷纷踏上列车外出打工。外出,成了山里人唯一且无奈的选择。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安康市平利县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搬迁建社区、社区办工厂、工厂促就业”。商贸投资日渐活跃,走出大山的人们开始回归。

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牵挂。

时光的脚步走进2020年春天。

谷雨过后,绿意萌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考察调研。他走进新社区工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并勉励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他嘱咐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要进一步做好企业的保障和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浸润着秦巴儿女的心田,也激励着人们继续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3年来,大大小小的安置社区星罗棋布,新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锦屏社区,新社区工厂就由2家增至5家。

依旧是花开的季节,依旧是那片绿水青山。

早年在外打拼的人们回来了,留守妇女走进了家门口的工厂,常年分隔两地的家人团聚了……一座座社区工厂“蹚出”深山里的致富良径,一串串欢声笑语回荡在群山白云间。

留下,山里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厂长全家“上阵”赶订单

仲春午后,秦巴山区暖洋洋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层层叠叠,白墙黑瓦的楼房映衬其中。驱车从平利县城出发,半小时后,就到了锦屏社区。

柏油路旁的三秦电子厂门口,两辆满载电子元件的小型卡车整装待发。

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熟悉的景象正翩然回歸。

“上个月的50万台订单,今天全部按期交付。我们马上要赶下个月的单子了。”目送车辆驶出后,负责人孙自立径直来到质检车间。

质检台上,1万台变压器如小山般堆放。顾不上午休的孙自立换上工服,开始产品检测。

“厂长还上手啊。”记者打趣道。

“开春后,我们去广东签下了两个大客户。目前还没顾得上招人,我就和工人一起干。”孙自立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台台变压器推上面前的综测机。

在深圳干了14年的孙自立,没想过自己会回来,更没想到回来的9年间,他的厂子从一个家庭作坊“裂变”成3家新社区工厂。

“这两年,我们聘请了主管紧盯生产,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现在产品合格率达99%。”孙自立说,“质检环节马虎不得,最后一道关口我都要上手。”

一旁的生产车间内,30多个工人正忙碌着,其中包括孙自立的妻子陈正翠。

本文刊登于《民生周刊》2023年15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