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名“崇尚礼仪”之意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藏于阴山山脉和燕山余脉,掩映在崇山峻岭中。
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至此,这座养在“深闺”的小城,一下子活跃在世界的舞台。
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崇礼,考察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在筹办北京冬奥会的关键时期,总书记为崇礼的发展理性定位、把正方向。
从塞外苦寒之地到“脱贫摘帽”,崇礼近几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在崇礼,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冰雪产业;从“全城一条路,没有红绿灯”变身充满现代气息的“冬奥之城”;从交通闭塞到坐拥两个高铁站,高速纵横,进入北京一小时交通圈。
2022—2023雪季,崇礼共接待游客222.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22亿元人民币,实现北京冬奥会后首个雪季“开门红”。
夏至,当40℃高温席卷华北地区时,有一座小城却拥有20℃的夏天,微风不燥,草木繁盛。
崇礼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从北京坐高铁到崇礼太子城站,车程仅需一小时。
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跳台滑雪、越野滑雪等多个雪上项目在崇礼赛区举办。从“冰雪小镇”变身“中国雪都”,崇礼走进大众视野。
回忆起6年前巧遇习近平总书记,36岁的刘晓敏难掩兴奋之情:“2017年1月23日,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们放寒假,带女儿去云顶滑雪场玩儿,孩子才3岁多,老远就喊:‘习爷爷!习爷爷!’总书记笑着大步走过来,抱了抱孩子,和我们这些滑雪爱好者亲切聊天。”
刘晓敏还记得,总书记说“人生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她原本只是带女儿体验一下滑雪,如今女儿已经深深爱上这项运动,从初级道一路滑到高级道,斩获各种证书,“不仅是我女儿喜欢滑雪,她身边很多小朋友都被大氛围感染,常常约着一起滑雪”。
习近平总书记在崇礼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
冬天的崇礼,群峰苍茫,银装素裹,冰雪运动爱好者在这里释放热爱;夏天的崇礼,草木青葱,清新凉爽,摇身一变成了避暑胜地,越野、露营等运动如火如荼。
习近平总书记在崇礼明确强调,“崇礼就是崇礼,赛区建设一定要找准定位”。
6年过去了,崇礼是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突破季节局限,将体育设备和场馆利用从“一季”走向“四季”,崇礼做了哪些探索?冬奥精彩篇章,这里如何续写?
播种
刘晓敏是张家口市崇礼区西湾子小学教师,她与冰雪运动结缘,要从2012年说起。
这一年,刘晓敏读初中时的体育老师,恰巧到西湾子小学支教,说起他带的滑雪队正在崇礼训练,缺文化课老师,想让刘晓敏帮忙。“后来我就每天晚上抽空去给孩子们上两个小时的文化课,这忙一帮就是4年多。”
刘晓敏回忆,课间休息时和滑雪队的孩子们聊天,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会和我分享滑雪运动,讲每天的训练感受,我听着觉得滑雪很酷炫,还能强身健体”。
刘晓敏的大女儿魏羽萱2013年12月出生,“女儿3岁的时候,我就领她去尝试滑雪了。”一开始,魏羽萱学的是单板,后来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转为双板。说起女儿,刘晓敏脸上满是自豪,羽萱不光热爱体育运动,文化成绩也很好,还是班里的中队长。
在刘晓敏家的电视墙上,一张照片格外显眼。照片上,穿着紫色滑雪服的小羽萱被妈妈抱在怀里,总书记亲切地拍着小羽萱的肩膀,笑意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画面里尽是浓浓的温馨。
“当年在云顶滑雪公园,还是羽萱先认出了总书记,大方地叫‘习爷爷’。总书记听到后,笑着大步走过来,抱了抱羽萱,和我们这群冰雪爱好者聊了会儿天。我和爱人一直有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所以羽萱那会儿就已经认识总书记了。”
在刘晓敏的记忆里,北京冬奥会之前,“滑雪是个奢侈的运动,在以前的认知里,普通老百姓玩不起”。
转变在2015年。这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
“家门口就能滑雪,这已经变成我们触手可及的娱乐活动。不需要多少花费,门票100多元,就可以玩得很尽兴。如果不是走专业路线,各种装备可以通过租赁来满足,总体开销并不大。”刘晓敏算了笔账,即便羽萱现在开始系统学习滑雪,买下专业的头盔、雪服、雪鞋等,一套滑雪装备不超过2000元。
在北京冬奥会东风吹拂下,冰雪运动的种子已经在整个崇礼播下。“我们学校现在也有滑雪队,去年启用了一栋新综合楼,里面还有模拟器,打破季节限制,孩子们夏天也可以训练。”刘晓敏注意到,女儿的小伙伴,几乎人人都参与到了冰雪运动中。不仅如此,自己的收入近年来也增长不少,崇礼各大滑雪场岗位资源丰富,“只要你勤劳,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在申办冬奥会过程中,中国正式向国际社会作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这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水平和全民健身需求作出的群众性运动的战略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