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以来,历届美国政府均会根据自身对国际安全形势和战略格局的认识发布《核态势评估报告》,评估美国核政策并调整核武器发展。自1994年克林顿政府发布首份《核态势评估报告》以来,小布什政府(2002年)、奥巴马政府(2010年)、特朗普政府(2018年)基本也都在执政次年发布了各自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核态势评估进程,2022年3月,向国会提交了机密版《核态势评估报告》,并在2022年10月发布公开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新版《报告》虽然充满“一体化威慑”等隐晦或含糊的表述,但依然无法掩盖美国本届政府继续维护其核霸权的真实意图。《报告》将重点放在中国和俄罗斯身上,并明确将中、俄、朝、伊四国列为潜在的核对手,将中国定义为“步步紧逼的挑战”;并一再重申美国对盟友和伙伴的承诺,为此没有采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唯一目标”两项核武器使用政策。对于未来,《报告》称美国将减少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并谋求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
美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不变的基点
核武器作用:效果独有、地位突出。《报告》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核武器将继续为美国提供无法替代且独特的威慑效果”,尤其是在使用核武器威慑和应对一些非核威胁方面能力独特。
《报告》重申当前及未来美国核武器主要有三种作用:威慑战略攻击;为盟国和伙伴提供核安全保证;在威慑失败时助力美国达成目标。这种定义类似于奥巴马政府的表述,但后者还认为“美国的常规军事优势使核武器在美国家安全和美军事战略中的作用已大大减少”,新版《报告》缺乏这种认识。而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核力量应优先考虑威慑潜在敌人不发动任何规模的核袭击,对盟国和伙伴提供保障,当威慑失败时,仍可以为不确定的未来规避风险”,新版《报告》更像是对此表述婉转的重申。可以预见,美国核武器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这三种作用,持续为其军事霸权提供独有的威慑能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版《报告》称美国正在“采取措施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但首先需要一定的“安全、政治和技术条件”,而俄罗斯和中国“对减少核武器的依赖兴趣似乎不大”。因此,美国防部目前肯定不会考虑“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
核武器使用:舍弃承诺、模糊界限。对于核武器的使用,拜登在上台前曾表示积极推动美国实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唯一目的”两项政策。其中“唯一目的”政策是指美国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是阻止敌人对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使用核武器,并在必要时做出反应。这两项政策是核武国家减少对核武器依赖的一个基本要素。但拜登政府最终未采纳这两项政策,也明确拒绝现在和未来很长时间内采取这两项政策,认为上述两项政策会“导致不可接受的风险”。这表明美国将延续“先发制人核打击政策”,也为美国可能在冲突中首先使用核武器预留了充足空间,降低了核武器使用门槛,加剧了核冲突风险。

《报告》声称“美国只有在为保护美国或盟友、伙伴的重大利益的极端情况下,考虑使用核武器”。美国会对核武器的使用设置“非常高的标准”,且“不会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和遵守其核不扩散义务的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一政策可以说延续了源自冷战时期的延伸威慑战略,强调“核保护伞”在管控盟友和推进地缘战略目标中的特殊作用,但对“极端情况”缺乏明确界定。
核力量发展:实战化、有序推进替换。新版《报告》几乎全盘延续了前两届政府启动的耗资巨大的“三位一体”核力量、核指控与通信系统以及核军工基础设施现代化计划。《报告》明确表示美国“将继续部署‘三位一体’核力量,并全力致力于在今后几年陆续部署现代化系统”,随着美国现有核力量逐渐达到预期寿命,相应“替换计划正在有序进行。”同时,美国将增强核力量“对网络、太空和电磁脉冲威胁的防护;加强综合战术预警和攻击评估;改善指挥所和通信联系;提供先进的决策支持技术”。
《报告》支持已部署的W76-2海基低当量核弹头。W76-2弹头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报告》中作为一项新的要求被提出,并在2019年迅速开发和部署。新版《报告》中称W76-2弹头提供了一个“阻止有限核使用的重要手段”,并明确表示该型弹头可用于针对中、俄,是明目张胆的“核讹诈”。此外,《报告》还支持研发同样由特朗普政府提出的W93新型核弹头,并会为哨兵洲际弹道导弹计划和W87-1弹头提供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