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核战危机看美俄核角力
作者 曾鹏 黄晓亮
发表于 2023年7月

2023年1月24日,美原子能科学家公报将“末日时钟”拨快10秒,距核末日仅剩区区90秒,这是自1947年“末日时钟”设置以来的最小值,表明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核紧张态势下。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方暂停履行俄美之间唯一的军控条约《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使本已岌岌可危的美俄核对峙形势雪上加霜,核战争的风险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自核武器投入战争以来,核战争的阴云就一直笼罩在人类的头顶,从未消散。朝鲜战争中,美国就曾设想用这个“小玩意”对新生的中国进行“外科手术”。最终考虑到这种鲁莽的行动必然失大于得,美军才未付诸实际行动。除此之外,人类也曾数次站到核战争悬崖的边缘。

2022年初,五个核武器国家联合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仿佛为“无核世界”的美好未来掀开了一角。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再次引起人们对核战争的担忧,其背后长久以来的美俄核角力也以更为直接的形式呈现在世界面前,令世界核态势急转直下。

历史上的核战危局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数次核战危机,从最为知名的“古巴导弹危机”到鲜少披露的核武器误发射事故等,背后均有美苏核角力的影子。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冷战初期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间最接近核大战的一次极限对抗,甚至差点捆绑整个人类跌入毁灭的深渊。

1961年初,美国策划了企图颠覆古巴政权的“猪湾事件”,美古敌对加剧。此后,苏联积极给予古巴经济和军事援助。1962年7月,苏联采取冒险政策,在古巴悄悄修建导弹发射阵地,并将目标对准美国大城市,以此作为美国在土耳其等地部署导弹基地的回应。8月底,美国U-2侦察机发现了建设中的导弹发射阵地,引起美国警觉。10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公开宣布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后通过军事手段封锁古巴海域、保持所有核力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古巴导弹危机达到高潮。美战略空军的全面战备命令采用明码发出,苏联在最紧张的时刻试爆核弹,表明临战检验库存核弹可靠性的强硬态度,核大战一触即发。在这关键时刻,美苏领导层保持了持续、高频、有效的沟通,对任何过激的军事行动都保持了最为审慎的态度,在最后关头作出了相互妥协。此后,苏联和美国分别撤出在古巴和土耳其部署的导弹,一场危机最终得以化解。

“优秀射手83”军演事件 冷战末期,美苏间也发生了被称为“冷战最后一次阵痛”的“优秀射手83”军事演习事件。20世纪80年代初期,里根政府奉行对苏联的强硬对抗政策,美苏均拥有大量核武器,两国核对峙进入最为激烈的时期。

1983年11月2日至11日,北约在欧洲举行了代号“优秀射手83”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此次军演以模拟北约对华约从常规战争发展到全面核战争为主要内容,演习规模和规格均史无前例。加之当时美苏关系高度紧张,苏联的核力量保持了全天候的战备状态并被分派了优先打击目标,险些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在此期间,美国认为苏联只是虚张声势,对近在咫尺的核战争几乎全然不知。

但在此事件后不久,里根政府对苏联的政策由强硬对抗转为主动合作,为冷战的和平终结奠定了基础。直到1990年,美国综合各方证据才承认在无意间将其與苏联的关系置于一触即发的险境。

2013年彼得罗夫获得德累斯顿和平奖

中东和印巴核危机 冷战高峰时期,美苏核角力的触角也延伸到世界的其他角落。中东素有“火药桶”之称。以色列、伊朗都是“核门槛国家”,伊拉克、利比亚也曾积极发展自身核能力。外界普遍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色列就已经拥有了可以进行实战的核武器,并在1979年与南非在南太平洋联合进行了核试验。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色列由于准备不足而处于极大劣势,为此曾考虑进行核反击。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