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栖作战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472年古埃及毕布罗斯登陆。在长达近3500年的发展中,两栖作战理论与先进装备发展相互促进,登陆部队和海岸防御部队围绕滩头阵地攻与防殚精竭虑,汇聚了一幅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对于指导两栖作战力量建设和战法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古典两栖作战时期
冷兵器时代的两栖作战(公元前15世纪至15世纪)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472年,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率军队乘船渡过幼发拉底河,进攻米坦尼王国,最终使其屈服并成为埃及的盟友,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两栖作战。公元前5世纪,航海业发展迅速,大型划桨战船的出现使得较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成为可能。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和阿尔塔菲斯率领2.4万陆军,分乘600艘战船横渡爱琴海,在马拉松平原登陆,进攻希腊。希腊联军统帅米塔亚提斯利用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军队奋起反击,封锁进攻通路。波斯军队仓促应战,遭到毁灭性打击。马拉松战役是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两栖作战,以海岸防御方胜利而告终。浆船冷兵器时代的两栖作战经历了3000年的时光,作战形式上较为原始,就是克服海区障碍,单纯将登陆兵送上敌岸,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输送工具落后,主要靠木質划桨战船,吨位小、速度慢,只要能克服海上恶劣气象渡过海区,基本就能登陆;二是没有专业的陆战队,负责登陆的士兵既是划桨手又是登陆兵,没有海军、陆军之分;三是进攻能力弱,登陆兵上岸后主要靠弓箭和刀枪进行肉搏战,与敌步兵没有明显区别。
热武器时代的两栖作战(15世纪至一战前)15世纪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繁荣发展,风帆炮舰开始取代划桨战船成为新的登陆工具,两栖作战迎来第一次革命性变革。1588年,西班牙统帅梅迪纳率领无敌舰队企图在英国沿海登陆,苏格兰舰队采取海上拦截、炮火进攻等方式多次出海抗击,袭扰无敌舰队,最终在格拉夫林海上决战中彻底打败无敌舰队,挫败了其登陆企图。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土耳其近6.5万联军在卡拉米塔湾的耶夫帕托里亚进行登陆,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迫使俄军撤退到奥马的主要阵地,有力地支援了登陆作战。风帆炮舰时代的两栖登陆作战由于风帆动力和火炮发展,登陆规模和远距离打击能力较冷兵器时代都有了质的提升,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出现了专职的海军陆战队,1537年,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成立了世界最早的海军陆战队,在随后的一百年,法国、英国、荷兰、美国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海军陆战队;二是海上攻防概念有了雏形,海岸防御部队采取舰炮和岸炮火力打击、海上前出直击等方式增加了登陆作战难度,登陆部队同样开始将舰炮火力运用于登陆作战,支援作战行动;三是出现了换乘行动,风帆战舰吨位远大于划桨木船,不能靠近岸边,因此出现了登陆部队从大帆船换乘到小舢板后,再划桨抵达的换乘行动。

传统两栖作战时期
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短短30年时间,是两栖作战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使用专门的两栖舰艇,并依靠强大的对岸火力支援,实施抢滩登陆。登陆作战的主战场集中在岸滩地区。
一战中的两栖作战(1914年至1918年)进入20世纪,风帆战舰向蒸汽铁甲舰过渡,登陆作战进入了钢铁蒸汽时代。1915年,英国人最早制造了舰首有登陆桥、吃水浅的比特尔号驳船,可运载500名士兵进行登陆作战,为后来两栖舰艇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飞机的出现使登陆作战由陆海两栖开始向陆海空三栖方向发展。1917年,德军在蒙岛登陆作战中除了登陆部队外,还使用了94架飞机、6架飞艇和大量扫雷舰,最终夺得了登陆作战胜利。一战期间,共进行了数十次两栖作战,其中较大规模的有5次,4次都因遭到较强抗击而失败。1915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英法联军出动兵力48万人、战舰80艘,先后四次在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组织登陆,始终被压缩在5公里宽的海岸地带,主要原因是换乘导致登陆兵无法快速上岸,加之舰炮射击距离有限,不能组织海岸防御部队纵深兵力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