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0年的普法战争开始之前,交战双方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开战之后,普鲁士军队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由此陷入被动的法国军队力图挽回局面,走向了决定性的色当会战,而此战也决定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命运。
梅斯与色当
在普鲁士和法国的冲突到来前夕,法国人觉得自己会是胜利的一方。“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战争打上两年,法军连一个绑带纽扣都不会短缺。”写下这话的是法国元帅埃德蒙·勒博夫,他当时是法国的战争部长。
确实,拿破仑三世的军队此前接连打赢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和1859年的意大利战争,但在1870年时却状况不佳。总体而言,法军的战术、后勤、补给和训练全都一团糟。法国保有60万名常备军士兵,这些人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另外还有40万名预备役军人,但后者的核心成员是年事已高的老兵。
不得不说法军步兵所使用的夏塞波步枪性能优异,在射程、精度和后坐力方面都优于普鲁士步兵手中的德雷赛步枪。然而,法军的青铜前膛炮与普鲁士军队的克虏伯钢质后膛炮相比却逊色不少。而且重要的是,法国军队缺乏周密的作战计划,当战事到来时,其参谋人员实际上得“从零开始”拟定方略。
相比之下,普鲁士才是真正做好了战争准备的一方。在铁血宰相俾斯麦和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将军的领导下,普鲁士接连击败了丹麦和奥地利,并且自1866年以来就一直在为与法国的交战做准备。1870年,不仅普鲁士军队自身是一台运转良好的战争机器,而且作为其盟友的北德意志联邦军队同样在军事改革中受益,联军一共可以调遣多达120万人。
因此,当普法战争于1870年7月19日打响后,普军便在边境交战中连连得手。而在格拉维罗特-圣普利瓦双重会战中遭受重创后,由弗朗索瓦·巴赞元帅率领的法军主力莱茵军团于8月中旬被普鲁士第1和第2军团围困在了梅斯。与此同时,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3军团和萨克森王储阿尔伯特的第4军团,则双双开始了指向巴黎的进军。
此时,原本和巴赞在一起的拿破仑三世已经前往夏隆,在那里,麦克马洪元帅刚刚集结起了兵力规模为12万人的新军团。麦克马洪的意图是收缩以保卫巴黎,拿破仑三世对此并无异议,不过,接替勒博夫出任战争部长的查尔斯·蒙托班向麦克马洪施压,要求他前去解救巴赞的军团。无奈之下,麦克马洪决定沿着比利时边境行军,从侧翼向梅斯靠拢。
当了解到法军的动向后,毛奇下令第3和第4军团转向北面以拦截麦克马洪。到了8月30日,在普军紧追不舍的情况下,麦克马洪的军团止步于色当。第二天,拿破仑三世在随从亲军的护卫下也来到了色当。
是继续朝梅斯前进,还是向西面撤往梅齐埃?麦克马洪和拿破仑三世都拿不定主意。但不管怎样,麦克马洪不打算困守在色当。当第7军军长费利克斯·杜埃将军建议部队就地挖掘战壕时,麦克马洪告诉他,不要像巴赞那样在梅斯坐困愁城,要机动作战。麦克马洪在战后表示:“我去色当的目的是给军团补充食物和弹药。”
战斗打响了
当时,麦克马洪认为他面对的敌人不会超过7万人,然而朝他靠拢的两个普鲁士军团共有20万之众以及800门火炮。色当筑有边境要塞,本可成为法军的依托,然而这座要塞在其建成的17世纪无疑非常先进,但在1870年已然过时。
在侦知普军迫近后,麦克马洪在8月31日将他的军团排成了一个紧密的三角形。巴塞勒米·勒布伦将军的第12军部署在色当东南约5千米的吉沃纳山谷的西侧高地上,这是麦克马洪麾下最好的部队。亚历山大·杜克洛将军的第1军和杜埃将军的第7军在色当东北部背靠背、隔着加雷纳森林布阵,第1军从吉沃纳北面延伸到伊利,而第7军从伊利延展到默兹河畔的卡扎尔村。至于夏尔·德·法利将军的第5军,麦克马洪将其置于色当以北的一处被称为旧大营的地方。
此时,普军总参谋长毛奇已亲临前线,在观察一番后,他发现法国军队拥挤在默兹河和比利时边境之间狭窄空间中的部署“无法用高明来形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