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迎接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导向新阶段和后疫情时代带来的新挑战,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从源头上持续提升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文章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科学方法,对计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进行了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并最终形成了一套涵盖混合式教学技能构成、混合式教学理念、多元化考评能力、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力5个方面的计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标准。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标准
中图法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2020 年初,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产生的不良影响,长期以来处于非主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便顺势而为。该模式通过更加立体和多维的教学特点为中小学教育赋能,带来更加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更加生动的教学体验。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师范生教学能力问题得到高校、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持续关注。2017 年,最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颁布,象征着基础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新阶段,同时对计科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范生而言,其教学能力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目前暂无统一衡量教学能力的标准,对教学能力的评价也较为零散、片面。
同时,结合目前混合式教育的新热点,尚未有一套能够衡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标准。所以,在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职前教育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要针对新的课程标准作出相应的调整,制订出一套科学完备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标准,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实现其教学能力稳步提高与可持续化的发展。
2 计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20 世纪末,美国教育学家Dwight W. Allen 创设的“2+2”课堂教学评价法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法。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通过多种要素为师范生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评价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这与国内研究类似,但国内的学者更多的是从信息化的角度入手研究师范生在此方面的教学能力。
王巍等[1] 从理论、模型与教学能力入手,对当前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的支持要素、支持效果与能力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证分析,提出了一套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路径。马瑞等[2] 将实际教学中的能力标准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构筑出一套以体育专业师范生为对象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周素娜等[3] 对多种教学能力与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给出了一套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
此外,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来看,关于混合式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仍未达成一致性的观点。
因此,师范生教学水平的研究没有固定且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操作路径,现有研究暂无统一衡量教学能力的标准,对教学能力的评价也较为零散、片面,无法提供给师范生一套能够量化教学能力的标准。
3 计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标准的5 大维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将普遍实施混合教学模式。但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较,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本文在探索计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标准构成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计科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教学能力的要求,以明晰计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构成为目标,总结了影响计科师范生混合式教学能力标准的5 大维度。
3.1 混合式教学技能
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度捆绑,使用移动终端等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不仅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规划学习进度的能力[5] 。而在该模式下,教师所需的教学技能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一部分知识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有了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通过更高标准、更严格的教学技能要求,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