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 和乾
发表于 2023年7月

摘要:为稳步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灵敏性、精准性与高效性,确保控制模块拥有足够的响应能力以及满足不同技术场景下的使用需求,文章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通过优化组合技术资源,解构并重建技术流程,持续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能力的提升,旨在构建完备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机制。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体系;构建思路;应用策略

中图法分类号:TP18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人脑机能的模拟、延伸以及拓展,持续强化有关技术模组对环境的感知能力,以提升控制效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定位,越来越多的技术团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体系构建环节尝试进行技术体系的调整,旨在定向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灵敏度,扎实推进现有自动化控制体系健全完善。

2 概述细致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涵与技术优势,引导技术团队形成正确观念认知,准确把握关键技术环节,为后续技术体系布局与高效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技术尝试借助计算机技术、心理学理论、哲学原理,模拟、延伸以及拓展人的智能,实现对人脑的有效模拟,提升智能机器信息筛选、鉴别、处置、应用能力[1] 。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形成涵盖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专家系统等多元化技术模块,依托有关技术科学联动,实现知识表示、知识获取、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等功能,提升智能机器对复杂信息的阅读与应用能力。近年来,相关部门、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业布局,强调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契机,带动传统产业以及现有技术体系转型升级,借助技术赋能,重塑产业形态,提升综合国力。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数据,2020 年,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高达3 03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积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旨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完成自动化控制体系的有效布局,综合实现提升控制精准度以及降低控制成本等目标,助推现有产业模式升级。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控制误差,降低运行成本。人工智能技术能实现数据信息的集约化处理,在短时间内,快速筛选、鉴别有效信息,完成数据检测,生成系列控制指令,驱动控制器,快速完成相关动作,调整运动状态,从而科学排除人工误操作所带来的影响,降低误差发生概率,使得电气设备具备快速抗干扰能力,提升总体环境适应能力,保障各类机械设备平稳高效运转。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推进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的集约化进程,技术团队通过对专家模块等技术单元合理布局,在控制系统内部搭建闭环式平台,突出智能机械作用,减少对人工的依赖[2]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合理降低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人力成本,控制费用支出规模,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工业发展需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技术优势,技术团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体系布局过程中,应当设定总体技术目标,形成完整技术规划,采取有效技术举措,完善技术流程,健全技术架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

3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

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要求技术团队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遵循技术规律前提下,锚定电气自动化控制总体目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渐次推进技术应用。

技术团队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技术的总体性与重点性,实现全局性规划与局部细节性的全面兼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控制有效融合。技术人员要率先调整技术思路,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基本原理、主要构成、实践优势,立足电气自动化控制整体定位,细致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场景,确定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方式,实现技術需求与技术能力的有效对接[3] 。

本文刊登于《计算机应用文摘》2023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