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2.0时代地市级图书馆古籍网格化管理研究
作者 侯向辉
发表于 2023年7月

摘要:在普通文献资源日益同质化的今天,稀有且价值较高的古籍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的重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籍兼具文献、档案、文物等多重属性。兼顾“藏”与“用”,一直是古籍保护工作的重点,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化很好地解决了古籍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但是现在主流的古籍数字化技术是微缩胶片技术,该技术虽能延长古籍的保护年限,但是分辨率较低且不易查询。而AI技术的发展,对古籍数据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文章以AI 2.0时代为背景,对地市级图书馆中的古籍管理进行了相关探究,并以网格化管理为视角对当前地市级图书馆应用Al大数据管理的优势进行了探讨,从而得出地市级图书馆古籍应用AI大数据管理的优势,以及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AI技术;地市级图书馆;古籍管理;网格化管理

中图法分类号:G205 文献标识码:A

网格化管理原本指的是一种行政管理改革、城市管理创新途径,其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的管理手段,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管理区域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并通过加强单元网格的部件巡查[1~5] ,构建一种监督和处置相互分离的模式。网格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保障管理的敏捷度和精确度,从而达到管理的高效性[6~10] 。这一网格化的运作模式实际上早已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银行的营业网点,餐饮业的连锁分店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网格化管理的优势,给所服务的群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1] 。作为公共服务场所之一的地市级图书馆若要赢得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则可将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行之有效的首要途径[12] 。而收藏其中的古籍资源也可借助该管理模式,将现有的资源构建为一个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单元网格,以方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同时为古籍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便利。因此,在AI 2.0 时代背景下对地市级图书馆古籍网格化管理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AI 2. 0 时代地市级智能图书馆的建设

1.1 古籍相关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分布

年度发文量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的数量变化,能够解释所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看出在当前AI 2.0 时代背景下古籍数字化研究的进展和趋势。对2013~2022 年的104 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统计结果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知,我国研究人员最早发表的关于古籍研究的学术成果出现在2013 年。除2014 年出版物数量为零外,自2015 年起出版物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2019~2021 年期间。其主要原因是2019 年和2020年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古籍保护规划》实施的最后阶段,古籍保护工作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机器学习、可视化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和知识图谱等信息技术的成熟,各种古籍研究机构和平台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助力古籍研究。

1.2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图书馆的逻辑机制

AI 是人工智能的简称,它可以模拟人脑的意识和思维,是一种为人类提供智能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的核心包含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决策管理、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生成等技术,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将AI 技术应用到图书馆中,则需要利用大量的关键技术来提高其智能程度,从而实现图书馆智能化变革。

本文刊登于《计算机应用文摘》2023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