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大象的随想:从毛淡棉到北京饭店
作者 朱英豪
发表于 2023年7月
thit和它的oozie

“人类们,放过这些动物吧”。

4月底,当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传出大象欣欣死亡的消息,有人在网上留言哀悼。欣欣才24岁,非常年轻的生命,尸体解剖却显示它是死于心衰和心脏病。

死亡事件并没有在网上酿成轩然大波,但在爱象人士圈子里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它的脚趾头烂掉了之后,还能熬多久?”据红星新闻报道,好几位受访的志愿者都觉得是因为园方一直没有治好欣欣2014年就发现的脚疾,才导致了今天欣欣早逝的悲剧。这几年,国内有关大象的坏消息并不罕见。济南动物园的幼象相继死亡事件、两年前昆明动物园的“莫莉事件”,都曾引发小范围的关注,并讨论什么样的动物园有条件“展示”大象的问题。

“当大象这种最不可小觑的囚养动物也变成了一种‘宠物’,虚构想象压倒科学事实的趋势达到了顶峰。事实上,要想控制大象的力量,唯有饿它、打它、电它,禁闭它或终生锁住它—这经常导致大象足部感染,也就是‘脚癖’。”简·弗里西的一篇报道历数了这些残忍行径,然而园长们声称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愿放弃这种能让游客量提高40%的动物,“大象实在太受欢迎……”。

《动物园的历史》一书里,一百年前的新闻似乎还可以拿来映照我们当下的现实。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门口,就由一对用来招徕游客的可爱大象雕塑—两只鼻子相交,模仿古代早朝分立午门左右的仪象组成。

大象的食物,罗望子
用餐中

新闻报道里,水泥地上站着的欣欣把染疾的左后脚伸到一个药桶里,我不禁想起10年前,我在缅甸密林里见到的另一只象脚。当时它的主人在我眼前用它踩住一根芭蕉秆,一边用长鼻子把它掰成小份送进嘴里,给人十分深刻的萌宠印象。

这只大象叫Thit Daling Sein,比欣欣大4岁。吃完芭蕉秆,Thit开始全神贯注地玩着鼻子底下的一根柚木,离它不到10米的地方,支着一个盘子,里面摆放着洒满了白色盐巴的罗望子。它似乎聪明地感觉到,因为我们的到来,现在是娱乐时间,不需要认真对待眼前这个家伙。尽管搬运及堆放起这些木头来,它可以做得像用尺子量过一样整齐,而且速度比人快多了。

Thit是曼德勒附近的缅甸伐木大象计划(MTE)所关注的对象。MTE是一家关注缅甸象工作生存状态的国际公益组织,由来自芬兰、英国和缅甸的多名研究者创立,旨在通过与缅甸木材企业合作,建立一个关于伐木亚洲象的纵向研究,以解决从人口学、社会行为、福利和保护、老化和生命史模式到这个濒危物种的兽医课题等问题。

2013年的缅甸,尚有好多大象参与木头厂的繁重工作,这是大象家族的一份古老职业,由它们拖运的被砍伐的木材占缅甸整个国家木材产量的6 0%。一年之后,军政府开始下令禁止砍伐和出口他们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柚木,英国人当年利用这种硬木来制造军舰,也开始逐步禁止使用大象劳工。相比现在,那时候缅甸老百姓的日子还算安稳,村口的杂货店门口还贴着昂山素季和她父亲的肖像画。对于大象从事伐木,缅甸政府曾有一套针对它们的所谓“劳动法”,规定它们从事多少时间的工作、干到几岁等等。

如果让欣欣选择从不愁吃喝的动物园里换到这片密林里干苦力,它会愿意吗?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2002年所做的一项为期6年的研究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这项基于4500多头野生和圈养非洲象及亚洲象的研究表明,亚洲象(雌性)在动物园只能活19年,相比之下缅甸伐木象平均可以活到42岁。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