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芊芊:影响世界的北大博导,助中国芯片技术领先全球
作者 润之
发表于 2023年7月

芯片奇才黄芊芊,17岁读北大,28岁成为北大博士生导师并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30岁获得世界级芯片领域的国际大奖,同时斩获腾讯300万元“科技探索”奖。西方大国科技巨头纷纷想用高薪挖走她,但她毅然决然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不会为外国做事。”2023年4月,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黄芊芊又名列榜首。她与研究团队使中国在微纳电子领域的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黄芊芊在认真工作

学霸少女崭露头角

1989年11月,黄芊芊出生于江西上饶一个普通的家庭。她自小勤奋,读书刻苦。出身乡村小镇,她对学习的机会倍加珍惜。儿时,大部分同龄人都沉迷于用电子产品玩游戏、上网。黄芊芊则更热衷于把这些电子产品拆开,研究零部件,思考它们为什么这么神奇。母亲也着力培养她理科方面的特长。

上了小学的黄芊芊,俨然成了乡邻口中的神童。不仅是因为她成绩优异,更是因为她异于同龄孩子的冷静自如和对学习的兴趣及专注。当同龄人还在乡间嬉戏打闹时,她却独自待在房间钻研难题,为了一个数字、一个公式废寝忘食。2003年,14岁的黄芊芊不负众望,考上了全市顶尖的上饶一中。进入高中,尽管她是同学中年纪最小的,可依然光芒四射,几乎每次考试她都能稳坐“第一”的宝座,成为了学校里的明星。

考大学在选择专业时,一向乖巧听话的黄芊芊第一次和父母产生了分歧。黄芊芊的母亲希望她能当老师或是医生,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而她的父亲因为在外做生意,所以希望她能选择金融专业,毕业后跟随自己经商。黄芊芊深知父母的良苦用心,但为了梦想,她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的理想是学电子学,我要通过电子技术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父母惊讶于女儿的远见和志向,他们也不再苦劝,而是陪着她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

2006年,17岁的黄芊芊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录取。

    两次拒绝出国的科技大伽

北大卧虎藏龙,同学要么是各省的高考状元,要么来自书香门第,要么有国外求学的经历,黄芊芊以往的自信在北大举行的几次比赛中渐渐消失,她有点困惑与失落。在与母亲的一次电话交流后,黄芊芊明白,如果自己就此停下脚步,放弃努力,那么很快就会被淹没。黄芊芊涌上一股热血,她把压力化为了动力,开始更为刻苦的学习生活。图书馆、实验室、课堂上到处都是她勤奋的身影。

黄芊芊的天资和努力很快吸引了黄如院士的注意,黄如院士评价她做事冷静从容、学习刻苦努力,对半导体领域敏感度高,是搞科研的好苗子。半导体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并不是陌生的领域,早在建国初期国内就开始了研究,但由于欧美等国家的技术封锁,导致整个半导体领域发展较慢,处于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可越是难度大,黄芊芊就越感兴趣。当时她读的是微电子专业,而微电子对应的正是芯片相关研究。

本文刊登于《伴侣》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