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我买把伞
作者 纪鸿
发表于 2023年7月

周纪鸿,河北唐山人。文学学士,民俗学研究生。1978年至1981年在廊坊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学习。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评论,先后出版文学评论集《文苑絮语》、散文集《山海語丝》《海关:我的行走与思考》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1978年,25岁的我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8月,“绿色天使”给我送来了录取通知书。作为家中的长子,能够考上一所普通高校的中文系,也算是百里挑一了。爸爸妈妈自然非常高兴。开学临行前,妈妈带我上街,在山海关八条百货公司给我买了两样东西:一只行李箱,还有一把伞。

这是一把上海出产的黑布雨伞。弯曲的伞把手,像高级手杖,外镶着皮套,既华贵,又舒适。伞杆是不锈钢做的,伞尖有10厘米长,铮明瓦亮。伞把上有一个机关,往下一按伞就“砰”的一声自动张开。宽大的伞面,礼服呢的质地,看着就舒坦。一问价钱,令人吃惊的12元。其时,我已经工作6年了,每月工资才36.5元。一把伞的价钱相当于我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虽然嘴上说太贵了,但实际上我还是相中了这把伞。妈妈说,轻工业品就属“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的好,尤其是上海。咱们这个小地方能有上海产品就不错了。于是,我们娘儿俩买了皮箱和伞,高高兴兴回家了。

皮箱和雨伞陪伴我顺利地度过了难忘的黄金岁月。那时候在大学里,多数学生是从农村考上来的,同学中很少有带伞的,即便有也是那种老式的油纸伞。

本文刊登于《伴侣》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