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现高端品牌的黄金时代到了
作者 李倩
发表于 2023年7月

上个月,和消费类媒体的几位主编朋友聚会,问他们:在忙着采访什么项目?答:消费降级的一系列。比如临期食品折扣店、更低价的咖啡……原因是经济增速放缓大家手里都没钱了,这类项目骤然增多。说完两手一摊,一脸无奈。

2016年开始,消费升级的大旗呼呼啦啦迎风招展,才7年,就要全面消费降级了?当“大环境不好”成为每个人的口头禅时,往下“出溜”似乎成了必然的答案。“人们手里没钱了,所以我们要卖更便宜的东西”,听起来是一个顺畅的逻辑,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我不这么看。

越是这种时候,搞高端品牌可能越有机会。

先说两件事:

第一件事:有朋友统计了疫情至今餐饮企业受影响的情况,发现平均客单价80—100元的餐饮品牌和平均客单价200元以上的品牌是受到影响最小的。相比之下,那些平均客单价100—200元的中端品牌,受损最为惨烈。这个现象其实也容易解释:原本这个价位的中产消费者一部分受到冲击消费更加保守,自觉开始接受性价比产品;另一部分收入不仅不受影响反而持续增加,开始更注重品质消费,和本来就消费高端品牌的人融在了一起。

第二件事:2021年5月24日,路易威登集团的CEO贝尔纳 阿尔诺取代贝佐斯成了世界首富。2022年上半年,路易威登旗下的所有产品:酒、珠宝、首饰、皮具、名表等收入,通通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LV、Dior、Fendi 等品牌的利润率创下了新高。

这是两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你先慢慢品着,我们不说现象,说说观点、逻辑和可能性。

如今做低端品牌才是真正的“高门槛”

低端品牌在这里指的是利润极低的大众生意,品牌响、利润低、质量一般、渠道多、规模大的那种。以往人们会有思维惯性,觉得做低端产品相对比较容易。不管是从生产、创新、定价还是渠道等各个方面来看,似乎低端品牌的自由度更大,入门门槛更低。曾经是这样的。

在商品完全不饱和的年代,是这样的。商品供给少,市场需求大(从改革开放到2008年),那个时候别说低端品牌了,就算是没品牌,货都可以照样卖。因为人们的需求第一次被这么多商品满足。“种类繁多”是大家对商品最核心的需求。

互联网电商的出现,把这个进程又一次加剧了(2003年至2023年)。这20年,大家借助电商开了眼界,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到如今“直播间可以低价抢”,电商俨然已经变成“又全又省事还便宜”的代名词。不管什么东西想上电商平台,先问价格有没有优势。几乎所有还有利润的品牌方,都是把电商当成一个“广告和营销”平台。真正把电商当作主力售卖平台的,要么没有利润,要么就是白牌厂家和大众品牌。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