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到竞合,开启塑造市场的增长
作者 王赛
发表于 2023年7月

从生物演进的角度来讲,竞争并非全部的主题。就像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有战争年代,亦有和平时期,而和平时期带来的GDP增速和社会财富、科技文化所达到的高度,遠远高于战争的掠夺。

《合作竞争》一书中提出,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正如博弈论的场域,但是这种博弈并非一定是负和博弈、零和博弈,也可以是正和博弈。换句话讲,市场中的博弈结局并不一定指向你死我伤,对手之间可以正向进化出双方获利的局势,这就是“合作竞争”理论。

竞争对驱动公司增长有巨大意义,但是竞合的确提出了一个新的场景。

我将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按照合作的紧密程度及深度,归纳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联合扩大市场、形成底层设施、赋能型模式和战略联盟,这四者共同构成了合作结构。这种合作结构与一般性合作的差异在于,它是把竞争对手变成主动或者被动的合作者,以追求更大的商业价值。

联合扩大市场

根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汪涛的研究,所谓联合扩大市场,指的是在市场空间较大,或者在市场发展的导入期,且增速迅猛的情况下,企业不必过于将重心放在与其他对手的竞争关系上,双方的市场行为,如广告、行业推广等,应该趋向于“宽容的竞争”。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境下,从业企业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要比抢占更多蛋糕更重要。

但是联合扩大市场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间的合作深度较浅,也没有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合作探讨。这种关系更多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共同开拓市场的默契,双方在市场导入期一起激发需求点。

2020年爆发的视频直播市场便是这样的情况。直播其实早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但一直不温不火,还远远未到行业的爆发点,早年主要以小众的美女才艺表演和电子竞技类直播为主。最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4G网络的高速发展,视频直播的底层设施逐渐成熟。但是真正推动此行业爆发的是大玩家入场,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短视频的出现,让直播模式真正突破了时间、空间、内容的限制。头号玩家们用产品和市场费用共同将市场从小众推向大众,将星星之火点燃。

然而,目前短视频行业的市场增长也已经陷入瓶颈期。坐拥如此大基数的流量,如何变现才是关键。抖音和快手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默契地瞄准了早前遇冷的电商直播行业:一方面,直播虽然不能帮助平台获取流量,但是却可以帮助平台将流量商业化,而这正是独角兽变现的关键;另一方面,由于流量成本比一般电商平台更低,在抖音和快手上实现低成本增量增长的可能性更高,于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家纷至沓来。从整个棋局来看,双方(抖音、快手)一方面有竞争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又在共同促进短视频市场的发展。

无独有偶,滴滴和快的当年的战争其实也有联合扩大市场之意。两家公司都在2012年成立,彼时优步正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国内也正好有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风口,滴滴和快的迎风而上,很快成了行业翘楚。在最疯狂的时候,两家公司共同占据整个手机打车市场份额的99.8%。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和两者不约而同的低价战略有关。

滴滴和快的联手使行业出现了一种滚雪球效应: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打车软件时,打车、拼车变得更容易,价格也就更低。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