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茅台股东大会上,面对茅台何时涨价的问题,贵州茅台董事长丁雄军这样说:“提不提价格,什么时候提、怎么提,确实要有智慧。”
丁雄军的这个回答,落在别的酒企耳中,难免会有一些凡尔赛式的味道。毕竟在2023年,其他的高端酒想涨价并不容易。
日前,有多家媒体报道,在“6·18”年中大促之际,白酒价格出现普遍的倒挂现象:
出厂价已经破千的青花郎20,在某网店的售价却为948元;
出厂价在910元左右的国窖1573,在此次“6·18”补贴后,有网店都打出了2瓶1738元的价格,折合869元/瓶;
习酒窖藏1988在某网店预计的成交价跌破了500元/瓶,而其出厂价则为568元/瓶;
水井坊井台出厂价为808元/瓶,但是在京东普遍售价为500多元/瓶,甚至有4开头的价格。
以茅台为代表的高端酒的火热,曾经刺激了一大批白酒企业纷纷涨价,走高端路线,往自己身上贴金。但如今不少品牌高高在上的价格已经开始绷不住。
行业繁荣的潮水正在退去,曾经的茅台大爷还是大爷,但很多高端酒已经无法涛声依旧了。
價格在上涨
白酒大盘子的总量没有减少。
中国白酒市场的走势颇有一些趣味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2年,白酒产量分别为1358.4万千升、1198.1万千升、871.2万千升、785.9万千升、740.7万千升、715.6万千升和671.2万千升,出现了六连降。
此外,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963家,低于2017—2021年的1593家、1445家、1176家、1040家、965家。换言之,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数量已经五连降。
但在总产量腰斩、玩家数量大减的情况下,白酒大盘子的总量没有减少。
纵观近些年数据,白酒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额与产量的连跌背道而驰。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63家,产量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但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同比增长9.83%。
越跌钱越多的背后,是白酒企业汹涌而至的高端化进程。可以看到,这个从2017年左右开启的高端化狂潮,缘起于茅台老大哥的“狂飙”:
2017年4月10日,茅台市值超越国际烈酒巨头帝亚吉欧酒业集团,以4949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烈酒公司。2天后,茅台市值突破5000亿元。
2018年1月,茅台市值超过1万亿元,成为白酒资本市场第一支市值破万亿元的股票。

2019年,茅台市值超过2万亿元,而同年贵州省的GDP仅为1.8万亿元;
2020年6月,茅台超越工行成为A股“榜首大哥”。
在茅台的指点下,酒企们协同一致,如同打开了“任督二脉”,有高端产品的使劲涨价,没高端产品的,赶紧捣鼓出来再涨价:
2016年,国窖1573涨价9次,到2017年,单瓶价格涨至千元区间;
五粮液的单瓶出厂价自2016年以来的679元,5次上调至969元;
2020年,山西汾酒发布新战略产品青花白酒,售价1099元/瓶;
2021年9月,水井坊推出新典藏作为水井坊高端大单品,并将价格提升至1399元/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