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的降價潮
不久前,朋友圈里多了几个大冤种和几个捡到宝的幸运儿。“感谢上个月少1万元不卖我的车主,这下东瀛宝马马自达变宝马了!”“刚提的新车就降价,感觉自己成了韭菜!”车企的价格战终是打起来了。特斯拉吹响新能源车降价的号角,于是一众新能源车企闻风而动,纷纷采取了降价或优惠措施。
新势力们不好过,燃油车也水深火热。燃油车新车库存本就高企,再加上新能源车的这次降价传导影响,降价之势还是烧到了燃油车这端。不过本次降价折扣较多的多为已停产车型,或销量不太好以及豪华品牌的电动车。
新车降价,狂喜的是没买的人,难受的不只是刚入手的老买家,最窝心的还要数二手车车商。
事实上,去年二手车车商的日子就不好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为1602.78万辆,同比下降8.86%;累计交易金额为10595.91亿元,同比下降3.93%。同时,二手车月均成交价也从2022年1月的7.12万元一路跌至11月的5.93万元,跌幅超过16%。同时,去年有26%的商户闭店时间在30—50天,23%的商户闭店时间在50天以上,约六成二手经销商出现亏损。
好不容易等到年末淡季过去,2023年年初,二手车市场可以说是正在回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2月二手车车商大清库存,销量同比增长5.68%,与同期相比增加了14.6万辆,二手车交易价也有所回升,1月比去年12月增长了0.32万元。不少业内人士透露,3月这次降价之前,不少二手车车商追高收车,新车突然降价,导致二手车价格一夜之间降了20%。
刚遇上政策松绑,又遭遇降价踩踏,二手车车商的洗盘势在必行。本文试图通过了解二手车市场的更多侧面,寻找二手车车商更多的生存可能。
刚卸下三座大山,又遇上外患
去年有朋友要买二手车练练,又担心水很深。不懂、不会分辨,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对二手车市场的第一反应。在我国,二手车多以个人和小企业经营为主,整个行业还是小、散、弱。政策松绑之后,二手车限迁、征税办法束缚以及临时产权登记缺位三座大山终于卸下,二手车市场摁下“加速键”。但二手车市场的狂飙,还为时尚早,因为一直有两个“率”影响着二手车市场。
1.流转率
汽车是大宗消费,一辆车少则三五万元,多则十几二十万元,这就意味着卖家收车本身就需要大量资金,刷卡背着杠杆赚差价。国内二手车从业者八成是个体户,二手车车商本身资金不多,收车往往要找过桥资金。但过桥资金的利息都很高,因此,销售周期要短,周转速度要快。流转速度和赚钱速度成正比,二手车交易链路很短,长期交易停摆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毕竟,多等一天就相当于套牢一天。比如优信,说好的做二手车服务的,结果主要营业收入是借贷;瓜子二手车也是默默做起了瓜子金融。二手车平台都把自己变成了一家汽车金融公司。着急卖二手车还有个原因:库存高企,供过于求。虽然车企年年都在推新款,试图以快消品的打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从数据来看,2015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在2000多万辆。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超机动车总量的76%。可以说,当前新车市场与二手车市场都是供过于求的存量市场。这一波降价,不仅会减少二手车的购买需求,也势必会加大二手车市场的供应量。
2.保值率
一辆新车开出4S店,就开始了它的打折之路。
受行业标准、排放政策、新车发布等因素的影响,降价是常有的事,无不冲击着已出售汽车的价格。于是,汽车的保值率是汽车性价比的重要指标。经过百年的发展,对于燃油汽车的品牌、价格已然达成了共识。就像燃油车的中档车价位就是20万元左右,这是根据大众、丰田来定的,大众主销款可以卖到20万元以上,其他品牌只能卖到20万元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