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care:现象级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 增长黑盒
发表于 2023年7月

据 Babycare官方介绍,2020年其全渠道GMV(商品交易总额)已经突破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这一指标在2018年还仅为11亿元,可见Babycare增长势头之迅猛。

Babycare是怎样通过单一的淘内策略打出市场的?

堆叠爆款就能形成品牌吗?

从眼下的时间节点往回看,Babycare已经拥有了多款火爆过的单品。我们整理后发现,这些爆品虽同属母婴行列,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品类上或者技术上的关联性,换句话说,Babycare这些年不仅能将品类拓得够宽,还能保证爆款率。

1.腰凳

Babycare最早打入市场的单品,是母婴消费品中相对不那么热门的腰凳,许多还未生育宝宝的消费者甚至都有可能没听说过这类产品。

Babycare选择从腰凳入手,源于它有硬件和技术的壁垒,同时,彼时腰凳尚且不属于较大的品类。于是,Babycare与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通过对人体工程学痛点的解决,逐渐在这片小众的市场里挖掘出更多的潜在用户。

小众市场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意味着有消费者需求未被满足,另一方面意味着产品一经问世就已经具备了差异化竞争的优势。

Babycare也正是利用了腰凳这一款产品,快速地切入市场,占领小众分类的制高点,实现了Babycare这个品牌的首次亮相,以及对用户心智的首次覆盖。

2.啃咬类用品

Babycare进军的第二个品类是牙膏和奶嘴等婴幼儿啃咬类产品,定位在保障产品安全的情况下所研发的高性价比产品。Babycare的产品使用中国台湾工厂开发的银离子基础材质,这种材质抗菌性较强,市场认可度很高,据说比硅胶贵50%。

3.母婴电器

Babycare逐步向消费者普及电器类产品,比如消毒柜、消毒锅和辅食机,涉猎的第三个品类是母婴电器。在Babycare推出相关产品之前,市场上的母婴电器均为进口品牌,价格在1000—8000元/个,普通消费群体难以承担。Babycare的母婴电器价格定位在300—1000元/个,相当于将一些原本不是该品类的目标客户转化为了用户。

4.喂養用品

Babycare推出的第四个品类是喂养用品,比如奶瓶、水杯、保温杯等。奶瓶是母婴用品行业的核心,是一个新品牌必须做好的单品,其技术含量在母婴产品里排名第二,仅次于奶粉。

据说Babycare开发一款奶瓶耗时5年,其纳米云概念的重力学奶瓶,目前技术含量在整个行业排名第二。纳米云具有抑菌功能,重力学则降低了宝宝喝水时呛水的风险。

5.湿纸巾产品

Babycare推出的第五个品类是湿纸巾产品。这个品类原本门槛并不高,但Babycare发现,市面上许多湿纸巾含有酒精、防腐剂等物质,对宝宝的肌肤有所伤害,所以Babycare的湿纸巾采用锡纸包装,不含任何添加剂,在安全性和防病菌等方面做到位。

同时,Babycare在渠道上聚焦对湿纸巾的投入,特别是2019年在湿纸巾的营销广告上投入了近30%的营销费用,从效果上看,这的确也带来了跨越式的增长。Babycare的湿巾类产品GMV从2017年的不到5000万元,冲到2020年的近8亿元。

6.纸尿裤

2018年下半年,Babycare切入纸尿裤赛道。推出纸尿裤,并决定将纸尿裤板块作为未来的主要战场,是因为Babycare的纸品已经成熟,全球供应链也已经完善。

Babycare的纸尿裤主打高端路线,花色多、较薄、舒适度高,还能保证吸尿量高、透气性好,同时还添加银离子,降低出现红屁股的概率。

我们可以对Babycare起盘之初的产品迭代做一个小结:首先,在细分品类中,挖掘尚未被满足的用户痛点;其次,利用创新的产品设计和高科技为产品赋能,以此来获得母婴用户的信任感,实现第一波口碑发酵。从腰凳到喂养用品的转变可以看出,Babycare的战略从门槛产品转向了扩充品类,接着利用类目流量优势带入高频复购产品湿纸巾。

从0到1不足为奇,品牌资产可跨品类才是真功夫

毋庸置疑,多品类布局是Baby-care弯道超车的一大利器。

作为一个多品类的品牌,我们用一句话高度概括Babycare的品类迁移之路:以小众且高科技感的腰凳起盘,喂养用品打爆款,利用爆款流量带入高频产品湿纸巾,扩充品类切入的是集中度低的纸尿裤赛道,最新的方向是童装。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