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线上的震撼
发表于 2023年7月
竹木草顶结构的佤族“杆栏式“和“落地式”农舍,翁丁村保持着佤族原始部落风貌,被称作是佤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本页上图即就是翁丁村。右页图顺时针依次是灰腹绣眼鸟、黄颈凤鹛及贡山县当地居民。

過了丙中洛,距离贡山县就很近了,我对贡山县最初的印象,源于偶然间看到一篇对于对独龙江乡的描写,纹面女、溜索,还有每年冬季老隧道前后因大雪封路的状况。2017年,我驾车前往去一探究竟,从县城出发到独龙江乡有81公里的路程,路面窄、弯道急,前前后后走了有3个多小时。

从钦郎当大名鼎鼎的月亮瀑布到中缅41号界碑,是观鸟浪最理想的一段。钦郎当在独龙江乡最南端,在这里前行几步,就有鸟浪掠过,几百只鸟聚在一起,在空中翩然起舞,不断地变换队形,十分壮观。一个鸟浪中你可能就会看到栗头鹟莺、黄喉雀鹛、灰脸鹟莺、金头穗鹛、栗头雀鹛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眼花缭乱的小型鸟类。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管哪种鸟,都不会停留,最多抢食一口就随着鸟群匆忙地离开。

除了鸟类,新219国道跨越高黎贡山北段和景洪地区的部分,也是云南省近些年来发现生物新纪录最多的地方。

沧源绝景从葫芦和石洞里出来的人

云南临沧是我熟知较晚的地区,原本在2019年冬季计划了一次出行,因为种种原因搁浅。转眼间几年过去了,2023年初我再次踏上云南的土地,从景洪市顺着新219国道一路穿行,最先到达的地方是沧源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临沧市的西南部,是一个边境县,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这里比邻缅甸,是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

翁丁村是佤山群落中最独特的地方。“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在翁丁村中,有一处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地方——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这里保留着原始民居建筑和独有的佤族文化,佤族人民在这里生活了4000多年。2021年,一场大火把翁丁部落尽数烧毁,而后又很快按照原貌进行重建,因为部落的茅草房屋顶的茅草原本就是一年更换一次,所以现在看上去与以前的样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佤族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民族,虽然现在部落中的佤族人已经不多,但民族文化却得到很好的传承。佤族人中流传着有关“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沧源佤族认为“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为佤族人是从葫芦里出来的人。而西盟佤族认为“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他们认为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印证了佤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阿佤山。古老的文化,与大自然生来的亲近,造就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热爱。这里每一个部落周围都有一片原始森林,他们从不动那里的一花一树,不去打扰林中的每一只野生动物,这样的习惯潜移默化成为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正因如此,如今我们走进沧源,依旧能看见很多生态很好的森林。

沧源县还有崖画和天坑景观不可错失,在崖画谷的半山腰,大约海拔1300米的高度,十多公里的山路上分布着7个天坑,其中直径最小的50米,最大的有200米,坑与坑之间最短距离仅300米,最长的也只有1500米。天坑非常深,一眼望不到底,里面生长了许许多多的植物。

我很喜欢沧源的千米国画长廊。这里的峭壁高80~180米,最高达280米。崖面有的形成崖厦(石头形成的大厦);有的如刀削斧劈平整光滑;有的像层层阶阶的梯田。景区最壮观的莫过于崖边生长着的,百年以上的天然野生董棕林。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