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秃鹳
作者 伊名
发表于 2023年7月
堆积如山的垃圾填埋场上,总有一群仿佛翼龙一样的丑鸟——大秃鹳,它们身边是狗、牛、白鹭和捡垃圾的人。

2022年,出生于印度的普尼玛·德维·巴曼博士,荣获联合国最高级别环境保护荣誉——地球卫士商界卓识奖。巴曼是年轻的野生生物学家,更是女性的楷模,她带领了一个完全由女性组成的生态保育组织——Hargila Army,致力于鹳鸟的保护。这项开拓性的保护工作不仅拯救了濒临灭绝的大秃鹳,同时让印度当地上万名女性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相貌丑陋的鸟种被称作“驼背的老头”

秃鹳是一种大而笨重的涉禽,属鹳科,体长110~130厘米,体重10千克左右,站立时颈部伸直,身高可达120厘米,印度当地称其为“食骨鸟”。

这大概是鹳鸟中形态最“丑陋”的鸟种,它眼睛的白色虹膜经常让人感觉是在向人翻白眼。中国古籍《古今注》所描述的“大者,头高八尺”,以及《本草纲目》中“张翼广五六尺,举头高六七尺,其嗦下亦有胡袋如鹈鹕状”,都是指的秃鹳。

秃鹳的两性相似,雄鸟明显高大且笨重。它们的嘴长而粗,呈楔形;额和头顶裸露,没有羽毛,裸露处呈淡绿褐色或淡黄色;颈部裸露,呈红黄色,散布稀疏的毛发状羽。这种“地中海”发型的奇特外表,与它們食腐的特性有关。秃鹳吃东西时会把头埋得很深,甚至扎进尸体里,没有毛发便可以防止寄生虫的滋生。飞行时,秃鹳不像其他鹳类那样颈部向前伸直,而是头缩至肩上,通过两翅扇动的鼓翼来飞行。站立时,秃鹳常缩着颈,头缩于肩上,嘴斜向下方,因此被人调侃为“驼背的老头”。有意思的是,个体较大的秃鹳,喉咙部位还长着一个巨大的粉红色气囊,起初人们以为那是它屯放粮食的“粮仓”,但经过解剖后发现,气囊里面充满着气体,至于具体作用,还有待考究。

虽然这个种群体型高大,但它们仍选择在树上栖息,息居的巢穴主要用枯树枝筑成,内部放一些小枝和绿叶,十分粗糙。秃鹳有自己的固定盘踞地,以族群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平原,以及低山多沼泽的森林地带。湖边、沼泽、溪流和水稻田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区域,有时也会到泥泞的地上活动和觅食。觅食对象主要以鱼、蟹、蜥蜴、雏鸟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偶尔也包括动物尸体。

大部分情况下,秃鹳会在旱季繁衍,雄性通过展示自己的肉囊,吸引雌性的注意。

本文刊登于《环球人文地理》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