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乱象该管管了
作者 石青川
发表于 2023年8月
浙江宁波,研学的学生在花岙盐场体验晒盐技艺。

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研学旅行学生人数突破600万。尤其是在寒暑假,研学更是成为不少家长充实孩子假期的第一选择。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21年以来的“双减”政策,又给“研学热”添了一把火。

随着今年经济的逐步复苏,旅游市场的消费热情被点燃,“研学”行业也爆发式增长,成为今年夏天最靓的行业。但“鱼龙混杂”的研學市场,也隐藏着近忧与远虑。

10天赚30万的生意

2023年的夏天,特别的热。于歌对于这个夏天的印象,除了天气就是研学。

于歌曾在一家机构做奥数老师,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他的主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前几年基本不缺学生,课程都是满的。现在尽管也能排满,但是不那么容易拓展学生了。”但于歌在今年年初看到了新的机会——“研学”。

山东济宁,曲阜市尼山圣境景区,参加研学游的游客进行书法练习,体验孔子文化。
7月暑假期间,参加研学的学生们在北京奥森公园丛林里进行夜间昆虫观察。

“研学非常热,我周围从事教育的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研学课程宣讲。”于歌清楚地记得暑假刚开始时,整个重庆都协调不来旅游大巴的盛况。至于为何能这么热,于歌感叹道:“赚钱太容易了。”

在于歌的圈子里,给学生找一个包吃包住的地方非常简单,“在周边远一点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最低人均100元/天的场地,军事化训练嘛,上下铺宿舍,大锅饭,我都考察过。”

于歌算了一笔账,收100个学生,户外训练10天,食宿成本10万。请管理教学的老师,上午体能训练与劳动课程,下午学科培训,10天的课程,一个班两个老师,一个老师10天劳务费1万,100个学生分成两个班,加上老师的食宿费用,老师成本四万五。算下来15万的成本即可完成一个10天的研学课程。“别问我为啥这么清楚,因为我有个同行之前就这么干的,在本地周边10天,内容包括学科教育辅导假期作业加体能训练的研学,每个学生轻松收5000元,100个学生能收50万,除去15万的硬开销成本,还结余35万。即使去掉保险开支,30万还是能赚到的。而这些就是你与帮你招生的教育系统内部人能分的钱。”

“但我没有能帮我招生的教育系统的关系,所以我只能看着别人赚钱。”于歌有些惋惜地说。而他口中的教育系统的关系即学校的老师、校长等人员。于歌说,只要这些人愿意帮忙,招生不成问题,因为相关政策规定了必须完成课外教育课时,所以老师与校长有消化这部分课时的需求。

劳动教育成契机

于歌所说的相关政策,记者并未查到。但记者梳理发现,在劳动教育方面确实有新的硬性规定。从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到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再到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都对劳动教育有详细的规定。

其中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就明确显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