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宏观政策落地“更要精准有力”
作者 王红茹
发表于 2023年8月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 6.3%。

总的来看,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7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围绕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业内“要加大宏观政策配置力度”的呼声很高,对于扩张的期望值也很高。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采取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与高速发展阶段有哪些不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政策配置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

要立足高质量发展阶段谋划宏观政策配置

《中国经济周刊》: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7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此前“要加大宏观政策配置力度”的呼声很高,我们该怎么理解和看待当下的宏观政策?

高培勇:首先,当下人们所议论的宏观政策往往是狭义而非广义,特指的是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立足当下的语境,又实际指的是扩张性宏观政策。重点关注的应该是宏观政策如何扩张,以及扩张到何种程度的问题。

其次,当下我们身处的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非高速发展阶段。具体落实到今年的工作当中,是指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阶段不同,背景自然不同,固然可对宏观政策配置格局做多方面探索,但有一条可以确定:一定要同高速增长阶段有所不同,甚至大不相同。

《中国经济周刊》:高质量发展阶段相比之前的高速增长阶段,在宏观政策配置方面有哪些不同?

高培勇:我们不妨以两个分析样板作为参照系,作比较之用。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