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国常会上,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成为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加之正处于经济复苏关键时期,生活、生产用电负荷激增。与此同时,动力煤价虽然有所下跌,但仍处于历史高位。这些因素为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相关能源行业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认为,在现有的能源电力结构下,煤电依然是主流的电力生产方式,基于目前的市场形势,保供工作在近一段时期内或将显著承压,需要系统化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而长远来看,随着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电力改革深化,电力生产也终将会更加科学健康。
用电量同比普遍增长,部分地区预计将存在供电缺口
7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加强高峰时段重点地区电力保供,加强保供形势预判,全力抓好能源增产增供。
今年开始,国民经济进入全面复苏阶段,电力保供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从数据上看,今年的生产用电量较去年有显著增长,从经济复苏的大局角度考虑,电力保供问题不容小觑。
据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3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
进入6月份,第一、三产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比例普遍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且这样的增长很可能会持续。
據能源系统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气温与发电呈负相关,即气温越高,发电越差;气温与电力消费却呈正相关,气温越高,电力需求越大。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3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部分地区将偏高1℃~2℃。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将急剧增加。
数据显示,进入高温的6月后,生活用电量出现显著上涨,当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高达1108亿千瓦时,明显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且与去年同比增长2.2%。
从用电最高负荷来看,2022年,全国调度最大负荷为12.9亿kW,增速8.2%。按照这个增速计算,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今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 13.7 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左右。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预测,基于今年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相对于常年同期偏高、高温干旱频发的情况,四川、云南等水电大省的电力供应情况将受到严重影响。今年高温天气与用电高峰或将提前来临,夏季用电高峰时段电力缺口将进一步扩大,造成电力供应偏紧。在电力供需紧张态势下,“西电东送”受电区,尤其是华东地区,高峰时期可能存在较大的供电缺口。
但结合既往电力保供基础、煤电市场形势变化、用电需求周期性特征以及气象预测数据等因素,林伯强认为今年缺电情况较去年而言相对乐观。
煤炭企业:煤价下跌,生产任务恐难以完成?
“煤电”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的高频词,动力煤电生产保障被视作是电力保供的关键点。
以动力煤为原材料的火电生产依然是主要的电力生产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