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我国财政账单揭晓: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99661亿元,同比增长16.5%;非税收入19542亿元,同比下降0.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884亿元,同比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5319亿元,同比增长13.5%。
从上半年的财政数据看,财政收入形势比较乐观。对于下半年以及今年全年的财政形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专家均表示,由于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今年的财政收入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下降是主要因素之一。
2022年,受新冠疫情、政策调控、地产行业风险暴露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较上年度下降23.3%。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687亿元,同比下降20.9%。在土地收入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地方财力?
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压力不大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较高。
7月19日,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在财政部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给出了解释: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主要是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拉低基数,今年相关退税恢复常态,上半年同比少退15236亿元。受此影响,税收收入特别是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相应拉高财政收入增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主要受去年上半年加速推行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导致基数过低的影响,但增速数据对于形势判断的参考价值不是很大,进度指标更适合评估当前财政形势。
在汪德华看来,以年初全国预算工作报告预计的全年各税种收入为分母计算,前5月即使是下降16.1%的国内消费税、下降1.9%的企业所得税、下降11.3%的资源税、下降15.5%的土地增值税、下降7.6%的车辆购置税,其序时进度也分别达到42%、50%、61.4%、40.1%、43.8%,都属于正常乃至超进度范围内。“也就是说,相关税种今年可能负增长的情形,相关部门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已经充分考虑到了。”
汪德华通过计算发现,今年1—6月财政收入的进度指标已经过半,“总体上看,1—6月税收收入99661亿元,序时进度已达54%;增速仅为负0.6%的非税收入19542亿元,序时进度竟达到60%,均已超过正常的序时进度要求50%(6/12)。”
“这说明,进度指标虽不如增速指标乐观,但依旧形势不错:今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的压力较小,甚至可能略有超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