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稳增长是大局
作者 郭志强
发表于 2023年8月

“当前钢铁市场需求低迷,价格下降,市场形势跟去年比没有很大变化。”7月19日,中部一钢铁上市公司负责人龚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7月上旬,在20多家上市钢企中,6家钢企利润同比大幅预减,半数钢企交出了预亏的成绩单,合计最高亏损金额近百亿元,钢铁行业市场萧条显现。

尽管市场低迷,但进入7月中下旬以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要加紧制定实施钢铁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国家发改委提出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加快联合重组,钢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再次成为各行各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上半年钢企大面积亏损

2023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的颓势依旧。截至7月15日,A股上半年业绩预告收官,据统计,在23家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钢企中,有4家净利预增,6家净利预减,13家净利预亏,亏损近百亿元。

多位钢企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钢铁市场形势与去年相比没有很大变化,整体呈现出“需求减弱、价格下跌、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的运行态势。

据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净利润亏损超过10亿元的包括*ST西钢 (600117.SH)、马钢股份 (600808.SH)、鞍钢股份(000898.SZ)。

对于业绩低迷的原因,多家公司在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观点较一致,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下游市场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但成本端仍保持高位,导致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钢企大面积亏损主要还是市场需求不旺,现在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开工率没市场预期高,自然对钢材的需求也拉不起来。”一钢企研发负责人李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在成本端,今年铁矿石和煤炭价格都处于高位,侵蚀了钢企的部分利润。

上半年钢企亏损额第一为马钢股份,公司预计净利润为-22.38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净利润减少36.66亿元左右,同比减少256.72%。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