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电影《大圣归来》的上映,打破了人们对中国动画的刻板印象,“国漫”这个概念也逐渐清晰起来。自此之后,《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白蛇:缘起》《杨戬》等动画电影接连上映,不断刷新观众对国漫的认知,坐实了国漫正在崛起的事实。
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亦是国漫向前跨越的重要一步,它脱离了中国传统故事的束缚,将视线聚焦当下社会。比起更重视讲故事的动画电影,这部影片更注重表现情绪——抑郁症女孩参宿的被救赎和自我救赎。电影中意识流的叙事方式配合粒子水墨组成的画面延展了原本简单的故事。
幻境的感官冲击
中国水墨画常以抽象的笔法来捕捉物象的动态,来书写物象中存在的生命。如此飘渺浮动的气韵更易于表达画作中深远的境界。正因如此,水墨画的笔技常被用于国漫的制作中。
《深海》中描绘的梦境大多是在水墨的基础上加以延伸的。它打破了水墨画原有的色彩桎梏,转而使用明艳的色彩,高饱和的蓝色、红色、黄色、绿色等色彩交织着,填满了原本作为留白的空间,数十亿彩色粒子增添了水墨的流動感和立体感,使画面既有水墨画的飘渺,又有油画的明丽。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出现的绚烂世界,对应着虚无的梦境。这个梦境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是参宿潜意识中所向往、所恐惧的一切,原本抽象、没有实体的情感得以在此具象化。
同时创作者注重环境色彩对比。总体而言,现实世界以灰蓝色为基调,大部分场景下着雨,营造一种潮湿黏腻的氛围。而梦境中的世界则充满色彩,天空、大海、深海大饭店、飞鸟、游鱼都带有斑斓的色彩。与之对应,在现实中参宿的生活是迷茫无助的,而在梦境里的她得到了救赎。
南河下船去救参宿的片段,环境的变化也喻示着参宿内心的变化。她被赶下船时,周围的建筑与现实中的一样,是灰暗潮湿的,呈现出厚重的孤独感;而当南河救下被丧气鬼侵袭的参宿时,海水和天空又变回了彩色。
碎片化叙事与故事重构
整部影片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讲述参宿落水后的梦境,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被打破,参宿的濒死体验让梦里的时间得到了无尽延长。既然是梦境,它就可以是无逻辑的、荒诞的、抽象的。大篇幅的梦境书写拆解了原本的故事,整部影片宛如破碎的镜子重新拼接,通过记忆、梦幻与现实之间的互证、互逆、矛盾和重合来实现对空间的把控。
参宿是一个备受抑郁症困扰的人,她在自己的回忆和潜意识中徘徊,试图找到能够治愈自己心灵创伤的良药,她的梦境正是对自身创伤的弥补。
梦境与现实的反差给观众们带来割裂感,参宿眼中不断变化的南河的面孔;母亲的面孔;写着“一见生财”的牌匾……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边界。
与前几年上映的《白蛇2:青蛇劫起》《杨戬》等动画电影一样,《深海》也加入了怀旧的元素,即朋克和梦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