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兰·昆德拉拥有各个层面的读者,他是一个雅俗共赏的作家,同时跨越了东西方阵营,融合哲学、政治和小说艺术的主题。作为追问特定社会政治和历史境遇中,个体存在之秘密的思想者;作为对小说本质和表现形式都有独特贡献的艺术家;作为深谙大众文化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受众自然很广泛。
他的小说总是描写政治运动中的人物命运,描写这些人物公开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私下的性生活。他小说中满是个体存在的思考:一个人何以成为自己,何以如此去行动,成为社会现实中那样一个人;他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并在小说中加以直接表达。他的小说形式轻松自由,带有喜剧色彩,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话题性,读者可以从众多角度进入他的小说,作出各种解读。
昆德拉作品的丰富性叠加了他个人身份和经历的复杂,他在1929年出身于捷克布尔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位音乐家。二战时期他经历了法西斯德国的占领,又迎来苏联红军的解放。1947年,18岁的昆德拉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21岁时被开除,27岁又重新加入,直1970年41岁再次被开除。他经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化、东西方阵营的冷战、又参与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时社会主义内部的改革运动和随后的苏联镇压。他在社会主义社会成为诗人又成为小说家,1967年出版的小说《玩笑》成为畅销书后又被禁止,随即他被剥夺工作和发表的权利。
1975年,46岁的昆德拉离开祖国前往法国工作,随后在50岁时因为小说中的政治倾向,被捷克斯洛伐克取消国籍,并在1981年获得了法国国籍。之后他用捷克语写的小说被翻译成法语出版,在写完第六部小说《不朽》后他改用法语写作,并自认是法国作家。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后,昆德拉拒绝回归祖国,也抗拒用捷克语出版小说,他因此遭受到很多捷克作家的批判。

2019年,昆德拉在90岁时又获得了捷克国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