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暑期的旅游旺季,今年有一个词条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刷屏”,那就是“多巴胺旅行”。很多人刚一看到这个词有点不明所以,“多巴胺旅行”是什么意思?多巴胺是我们体内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它负责传递兴奋以及开心的信息,而“多巴胺旅行”其实就是指旅行目的地拥有五彩斑斓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让游客充分体会到快乐,这就是“多巴胺旅行”。
大到成都这样早已成为全球“顶流”的旅游城市,小到浙江石塘镇小箬岛、福建前亭镇海滨火山岛这种“新晋网红”,都乘着这股“多巴胺”风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其实不只在国内,国外很多城市也有属于自己的清新甜蜜的色彩,等待着游客在异域感受别样的“多巴胺风情”。
彩虹小岛布拉诺
威尼斯这座著名的水城被称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整个城市由100多个小岛组成,全城交通都是在纵横交错的水道上进行。除了独特的地理特征,威尼斯的建筑、绘画、雕塑等在全世界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圣马可教堂、黄金宫、叹息之橋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景点。不过在威尼斯,还有一座充满“多巴胺风情”的岛屿,那就是布拉诺岛。这座小岛没有什么古迹,但它凭借着童话般的房子,成了人们威尼斯之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威尼斯北部广袤的潟湖中,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小岛,布拉诺就是其中之一。据说潟湖很多岛屿上的人都来自阿尔蒂诺,他们在家乡遭到入侵的时候逃到潟湖上避难,后来人们用原来城市中六个城门的名字给这些避难的小岛命名,这就是布拉诺名字的由来。

离开喧嚣繁华的威尼斯,乘船3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布拉诺,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小岛犹如世外桃源一样宁静、安详而快乐。后来人们发现这座岛上五彩斑斓的房子,这里便成了威尼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地点之一。从渡轮上岸就能看到一片绿色的草坪和一个小小的公园,草坪的一处被地砖圈成了一片圆形的区域,中间放置着艺术家雷米吉奥·巴巴罗的雕塑作品“等待和平”。这位出生于布拉诺岛的艺术家,是威尼斯艺术界的传奇人物之一,被称为“隐士雕塑家”。据说,这位身材矮小的艺术家总是独自一人穿着一件棕色的夹克,戴一个黑色的小头饰在布拉诺岛上走来走去,这座小岛就是他创作灵感的来源。他的工作室就在潟湖旁边,在他去世后成了小小的博物馆,里面保存着他的雕塑作品、设计草图和一些研究文本。
走出花园就是色彩缤纷的居民区了,五颜六色的房子是布拉诺岛最大的特色,方方正正就像彩色的积木块一样,大多是两层或者三层,一楼是厨房餐厅,楼上则是人们的卧室。据说这里规定各家各户都要定期粉刷自己的房子,并且房子的颜色不能与相邻的相同。很多居民将自己的窗子挡板也刷上了不同的颜色,就连打开窗子或者关上窗子这样的简单行为,都会给这些彩色的房子妆点出不同的花样,如同色彩大师的艺术品一般,墙壁、挡板、窗框和窗棂,一起组成了一组充满想象力的画作。
岛上的房子大多被刷成了纯色,但是也有例外,这就是著名的“贝皮家”。在一种纯色的房子中,他家在蓝色的墙面上画上了很多色彩艳丽的图案,虽然大多只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但组合在一起却像万花筒一样令人着迷。因此“贝皮家”得以一直保持自己房子的原样,成了布拉诺岛的“显眼包”。
岛上的房子之所以被漆成各种颜色,有两个不同的传说。其中一个极具浪漫色彩:这里的人大多以捕鱼为生,妻子担心出海打渔的丈夫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将房子漆上各种亮眼的色彩,让爱人可以一眼就找到自己的家。而另一个故事就有些灰暗了:中世纪黑死病流行期间,人们会将感染者的房子刷上白色的熟石灰用来消毒,而没得病的家庭就将房子漆成显眼的色彩。


沿着海岸的路一直前行,就可以到达布拉诺岛的中心——加卢皮广场,这座广场以出生于布拉诺岛的意大利作曲家巴尔达萨雷·加卢皮命名。加卢皮可以说是布拉诺岛的骄傲,他的喜剧作品最深入人心,所以被后人称为“喜剧歌剧之父”。据说他一生共创作了109部歌剧,不过很可惜大部分作品都在拿破仑入侵威尼斯的时候遗失了。布拉诺岛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作曲家,就用他的名字给市中心的广场命名,同时在广场中央还有一座加卢皮的半身雕像,雕像的作者正是布拉诺岛的另一位名人——雷米吉奥·巴巴罗。
广场的尽头是圣马尔蒂诺教堂,是布拉诺岛上最为著名的教堂,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经历过多次重建,直到16世纪才呈现出今天的样子。新奇的是,这座教堂并没有正门,人们要从旁边建筑的门才能进入教堂。这座教堂的内部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巨大的中殿,交叉梁组成的拱顶,十根巨大的大理石柱支撑着教堂的主体建筑,其中六根红色的是法国大理石,而另外四根则来自东方。
回到加卢皮广场,一眼就能看到位于教堂背面的布拉诺斜钟楼,欣赏这个钟楼的最佳地点是广场西边的朱代卡街,在那里看到钟楼的倾斜度是最大的。这座方形的钟楼建于17世纪,高53米,因为海水侵蚀导致地面下沉,所以整座钟楼像比萨斜塔一样开始倾斜,虽然倾斜度没有比萨斜塔那么大,不过看着也是挺吓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