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北安乌鱼绣绣出北国好风光
北安乌鱼绣非遗工坊内,绣娘们不停地忙碌着,以针为笔、以线作画,灵巧的手指在绣布上“飞针走线”,栩栩如生的图案精美绝伦。
北安乌鱼绣是乌裕尔河流域融合满、汉、鄂伦春等民族刺绣技法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刺绣流派,因繡工多集中在乌鱼镇(今北安长水河农场)而得名。乌鱼绣兼有满绣、索伦绣与苏绣、鲁绣的特点,质朴细腻、凝重厚实。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王春艳介绍,乌鱼绣在绣制人物皮肤、五官、毛发时,要用比头发还细的桑蚕丝线;下针时,不同于一些刺绣惯用的“小针脚”,乌鱼绣多用粗犷的“长针脚”绣出灵动细致的图案。乌鱼绣融合豪放与细腻两种风格,具有古风古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北方民族的性格特点。
北安乌鱼绣第四代传承人王春艳从小就受祖母的熏陶学习刺绣,并将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发扬光大。家族的积累,并未让王春艳沾沾自喜,反而更令她意识到乌鱼绣这项技艺传承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她的作品浓则达致饱和,亮则亮中见喜,雅则雅致富丽,人物面容安详柔和,山水花鸟栩栩如生。
传承并不是一味地故步自封,非遗技艺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灵感、创新、寓意,是一幅好绣品具备的元素。”在传承过程中,王春艳认真吸取其他刺绣流派特长,不断完善改良乌鱼绣刺绣技艺,为乌鱼绣增加了新的美学意蕴。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新青年》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