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手造,指间跳跃的黄河
作者 刘翠霞
发表于 2023年8月

黄河泥塑:土生土长的文化瑰宝

黄河自古就有“一碗水,半碗泥”之说,天然的黄河淤泥黏合力强、细腻柔滑、杂质少、可塑性强而又不过于软塌,是制作泥塑的绝好原材料。

黄河泥塑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黄河滩文化色彩。其制作方式也颇为复杂,需要经过晾制、融泥、过滤等步骤,待泥陈腐放置半年以上,让其中微生物活化,保持稳定性,再进行制作。

自幼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手艺人也接受着黄河文化的洗礼,他们用一块黄河泥,通过捏、揉、搓、刻,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黄河流域百姓的生活,凸显了浓重的黄河文化特色。

在济南、东营、菏泽、滨州,都有黄河泥塑的传承人和以黄河泥为创作原料的非遗项目。在传承人的创新之下,黄河泥厚重大气、古朴典雅,蕴含黄河泥沙特有的沉稳色彩和质朴韵味,正慢慢变身成更具时尚感的产品。

黄泥古陶:泥火交融的千年烧制技艺

在菏泽,黄泥古陶的制作技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传“陶朱公” 范蠡退隐菏泽一带,潜心研制泥陶工艺,鼎革造型,促进陶业。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