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纸织画有着朦胧之美的千年“绝活”
作者 晋华
发表于 2023年8月
福建工艺美术大师周梅森

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是手工编织纸丝而成的朦胧艺术品,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齐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据《永春州志》卷十一记载:“织画此为永春特产,其法以佳纸作字或画,乃剪为长条细缕而以纯白之条缕经纬之。” 永春的纸织画融编织绘画于一体,纸痕交织,经纬分明,画面有如覆盖一层薄纱,既有十字绣一样的方格分明,又有隔帘观花隐约依稀的艺术效果,这项技艺除完美地保留了中国画的韵味,还多了一份朦胧之美,是为一绝。

填色

纸质画,唐人有赞“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

永春因境内“山之草木四时不变”“永如春天”而得名。古城永春,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旅游风光独特,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纸织画、漆篮、老醋、陶瓷、篾香等藏匿于街巷间代代相传的老手艺,处处给人惊喜之感,真可谓是指尖上的“宝藏之城”,而周梅森的桃源纸织画院就藏在古城永春桃城路的街巷里。

走进桃源纸织画院,一幅幅意境深远,有着朦胧之美的作品让人犹如隔帘观月、雾里看花,这已然不是一个画室,而是神秘的仙境。风光画《万里长城》画面笔墨独到、编织精致;山水画《雨后百泉响》风光秀丽,如诗如梦;动物画《威震五岳》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物画《十八罗汉》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应有尽有,可谓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一张张逼真的脸、一朵朵芳香的花、一座座雄伟的建筑,仿佛藏在幕帘之后,吸引着人们走进那个美丽的场景。每一幅画近观纵横交错,凸凹有致;远看缥缈朦胧,富有想象空间,怎一个“美”字了得。

画院主人周梅森老师是福建工艺美术大师,年已六旬,精神矍铄,清瘦的脸庞棱角分明,眼神中闪着坚毅的光芒,身着中式灰色麻布上衣的他,更显从容潇洒,宛若从远古走来的文人贤士,颇具道骨仙风。他邀请众人坐在桌前,奉上香茗,十分热情,说起永春纸织画辉煌的历史与独特的艺术韵味,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以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这项技艺始于隋唐,至今已经有1400 年的历史。唐人郑维曾赋诗之:“何物离披最可人,纸间经纬别有因;阿谁巧作维摩手,就里挥毫称绝伦;远山一角都人妙,烘云托月景偏真。经营惨淡关意匠,远擅桃源物色新。”到宋代时,纸织画已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南洋各埠,成为富贵人家的珍藏。明清时期这一技艺进一步发展,精品频现,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清乾隆年间的纸织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这一技艺, 2011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周梅森,永春纸织画传承人,福建工艺美术大师

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缥缥缈缈,犹如“隔帘赏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

永春古称“桃源”,每逢春花灿烂时,桃花姹紫嫣红,吸引着无数前来踏青赏花之人,人面桃花,景致独特。周梅森刚画好的一幅名为《桃源春韵》的画作上,醒目位置是永春的地标建筑留安塔,塔下桃花娇艳迷人,薄雾轻纱,隐隐笼罩,正合永春“桃源”的佳美意境。纸织画由国画发展而来,对美术基础要求高,从小就喜欢绘画的周梅森,很有创作纸织画的天赋。纸织画以传统题材为主,带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所涉及的工具也和中国画一样,需要笔墨纸砚和颜料,不同的是纸织画要求色彩浓,层次分明。

“这个工艺需要精妙的绘画艺术,还需要特别精确的裁剪。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