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创新苦熬
曾拒绝外资收购,决定造出中国芯的朱一明,最近日子有点难熬。
7月中旬,他创立的A股存储芯片公司兆易创新预告,上半年扣非净利润2.79亿元,预计同比降低80%。大幅预减的原因,是消费电子和工业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兆易创新自2021年以来,业绩走势持续上行,截至2022年中报,净利润还增长了94.27%。短短一年时间,极速“变脸”。
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已同比大降78.13%。
至7月28日收盘(114.2元/股),兆易创新的股价比起2021年中的高点(233.45元/股),已跌去一半,市值蒸发超过785亿元。
近些年,朱一明数次减持公司股票,累计至少套现30亿元,招致投资者质疑。天眼查显示,目前他个人持股比例降至6.86%,仍是最大股东。
储存拓荒
兆易创新是存储芯片龙头,受益于过去一两年的缺芯危机,曾赚得盆满钵满。
2020年前后,中美芯片半导体市场博弈,一度趋于紧张。国内终端厂商积极备货,存储厂商加速扩产。单单在2021年,兆易创新的存货便增加近7.1亿元。
这一年,兆易创新全年营收85.10亿元,同比增长89.25%。具体到公司三大业务,存储器业务收入增长21.68亿元,微控制器业务增长17.01亿元,传感器业务增长0.96亿元。
同期,公司净利润23.37亿元,同比增长165.33%,毛利率为46.56%,达到历史最高值。
公司业务也走上新高度。比如,第一颗自有品牌DRAM产品进行了量产。
存储器业务之外,公司还探索多元化发展,推进40nm MCU车规产品量产。
“多元化发展策略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降低对某一领域的依赖性,减少市场风险。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