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的严峻时刻
作者 周琦
发表于 2023年8月

7月下旬,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在重庆举行,上游奶源、中游生产、下游渠道的乳制品全产业链超500家企业纷至沓来。

最吸引人的“中央大厅”里,伊利、蒙牛两大巨头的展台占据会场通道两侧,与之相连的,是其控股的牧业、饲料、养牛科技企业的展台。

往里走,光明、君乐宝、飞鹤等“第二梯队”的乳企展台映入眼帘。北京三元、四川新希望、黑龙江完达山、浙江一鸣、新疆天润、南京卫岗等区域性乳企的展台则分布在四周。

“这是业内人交流的大会,除经销商、观众外,以同行为主,大家相互交流学习,看看这一年都发了什么新品,战略重点在哪里。”一位参展商告诉《21CBR》记者。

乳业正处在艰难时期,面临消费疲软、奶价下行、成本上升压力。刻下,国内规模以上乳企已从815家减至587家。

“乳品质量持续增长,产业数字稳步提升。”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表示,乳企们正静心修炼内功。

严峻时刻

“从去年底起,中国奶业再次进入周期低谷,无论加工企业还是畜牧企业都面临严重的困难。”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提出,“尤其对畜牧业来说,已不是赚多和赚少的问题,而是生和死的问题。”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3年5月,生鲜乳月度均价为3.88元/千克,环比下跌1.53%,已连续7个月下跌,同比下跌6.7%。

奶价跌跌不休,养牛成本仍在攀升。

WIND数据显示,豆粕现货均价3月跌至3808元/吨,近期回升到4332.6元/吨:玉米22省市平均价格2866.2元/吨,比5月最低价2743.9元/吨有明显反弹。

最大挑战,来源于原奶供给阶段性过剩。

2020—2022年,牛奶产量增长730万吨,进口当量增长200万吨,共计930萬吨;液态奶消费实现增量590万吨左右,供给过剩约340万吨。

据悉,今年2月最难时刻,国内乳企平均每天喷粉储藏的过剩生鲜乳高达1.08万吨,占收奶量的17%。

“伊利和蒙牛一度日喷粉量高达4000~5000吨,每喷粉一吨,直接损失1万元以上。”高鸿宾指出,头部企业有所担当,仍按合同收奶。

奶粉企业去库存压力直线上升。

2023年,乳企库存奶粉维持在约20万吨高位,加上奶牛养殖企业过剩奶源喷粉库存,奶粉库存量25万~30万吨。

经销商们的感受更为直观。

“我的同行大致20%赚钱,30%收支平衡,剩下五成都在亏。”川东奶粉经销商张强,手里门店超百家,奶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他坐在记者旁边,“来看看市场趋势”。

婴配奶粉新国标实施,为降库存,乳企们折扣力度很大,打乱价盘,经销商们利润空间被压缩。

“之前都是买三送一,现在买一赠一,再加上各种成本,辛苦五天的利润,抵不上前几年卖一罐赚得多。”

坐下来不到20分钟,张强手机消息提醒从未停过。他向记者展示,全是君乐宝、飞鹤等的销售人员,邀请他去展位逛逛、看看产品。

“他们压力很大,总部给的销售指标很高,大家都难。”张哥感叹道,话音未落,一通备注为“伊利成人奶粉市场经理”的电话打了进来。

本文刊登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23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