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英国副国防大臣安娜贝尔·戈尔迪宣称将向乌克兰援助贫铀弹,供“挑战者-2”主战坦克使用,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殊不知在英国以外,“民主灯塔”美国的贫铀弹数量更为庞大,甚至还曾计划在轻武器领域运用贫铀弹。本文将从美国国防技术信息中心公开的报告入手,为大家揭秘美国1970年代丧心病狂的.50口径贫铀弹机枪计划——夜瞪羚/超高速枪武器系统。
什么是贫铀?
贫铀是一种铀的同位素,是铀浓缩加工成核燃料过程中的副产品。长期以来,贫铀都被当作核废料处理。但是稳妥地处理核废料所需要的开销巨大,因此有不少国家都在为合理利用贫铀寻找出路。
贫铀作为一种金属,具有密度高、硬度大的特点。相比常见的穿甲材料钨合金,贫铀还拥有自锐(撞击力越大越锐利,与钨合金恰好相反)和易燃的特性,使其穿甲和杀伤能力十分突出。因此在195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如何在军事上运用贫铀。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自诩为正义之师的美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贫铀制成的装甲和坦克穿甲弹,并从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在此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多场战争中频繁使用贫铀武器。
贫铀中含有放射性物质铀238,其放射性半衰期长达45亿年,会持续辐射周围环境和人体,导致癌症、先天性缺陷等疾病。同时贫铀还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其粉尘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器官衰竭,甚至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尽管如此,美国人依旧被贫铀展现出来的非凡性能深深吸引,还能顺便处理掉核废料。为此,他们甚至愿意牺牲己方士兵和战区军民的健康。在海湾战争中使用过贫铀武器后,许多美军士兵和当地居民都出现了所谓的“海湾战争综合征”,表现为慢性疲劳、关节疼痛、头痛、皮肤问题、呼吸困难、记忆力丧失、抑郁等多种症状。而且在使用过贫铀武器的地区也发现了婴儿畸形概率和癌症发生率上升等问题。
目前除美国以外,只有英国和日本等极少数国家将贫铀运用于军事武器,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禁用贫铀武器。

.50贫铀弹的诞生
除了坦克穿甲弹以外,在1960~1970年代,美国还计划将贫铀运用于多种口径、不同用途的各类武器上,其中甚至包括轻武器。
1970年,当时美军正深陷越南战场的泥潭之中,但在本土的美国军工人员却好像嗅到了良机,十几年来研发了大量新式武器装备,将越南战场当成新式武器的试验田。
其中在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缩写为ARPA)中,有一位名叫迪克·凯萨罗(DickCesaro)的研究員提出了名为“夜瞪羚(NiteGazelle)”的研究项目,计划研发一种具备搜索和打击能力的遥控空中平台。具体地讲,就是利用当时已投入试用的海军QH-50D反潜遥控直升机平台,装上榴弹发射器、转管机炮等武器,实现防区外精准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