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以智慧化、数字化、自动化赋能配网管理
作者 朱云江
发表于 2023年8月

引言

在国家“双碳”目标发展路径的指引下,电网企业积极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依托绿色新能源发展支撑未来负荷增长。当前,配网功能与形态正进行着深刻变革,电网企业需要持续强化配电自动化、透明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全业务、全环节数字化升级,提升数据采集、状态感知、数据共享、服务开放能力,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大力推进能源领域低碳转型。本文以强化柔性协同、坚持标准先行、探索技术变革、实践服务创新为抓手,构建数字配电网管理和服务体系,支撑配网转型升级,满足社会可靠用电和“双碳”目标要求。

一、数字配网管理研究思路

在技术方面,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平台、新系统,实现供用电系统感知透明化、业务融合高效化、运营管控智慧化、资源配置平台化,搭建供需多方协同互动的生态体系;在管理方面,建立多专业协同、共建管理模式,提升配网的弹性韧性,促进源网荷储深度融合,以数字配网管理体系为载体,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与运维效率,催生智慧化能源转型,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慧灵活、经济高效等目标,从而提升客户综合能效,降低社会用能成本,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促进新能源消纳、平台业务拓展和品牌信誉提升。

二、数字配网管理实现路径

(一)依托数字平台,实现区域全场景管控

依托配网全景平台,实现配网规划、建设、运维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为加强配网项目前期、规划、计划全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电网企业的配电网规划计划管理水平,电网企业应继续做好配网规划模块开发工作,大力推进配网建设及运维模块在配网全景管控平台的深化应用。一是不断深化现代智慧物联管控场景应用,全面应用配网全景智慧物联管控平台系统数字化设计,实现配电网规划自动收资、问题自动诊断分析等功能。二是不断完善基础台账及图形拓扑数据治理,实现网架类项目自动关联储备。三是加强规划项目管理,对储备项目进行评级排序,统筹安排负面清单治理、网架补强等项目计划编报。

依托智慧全景管控平台,推进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一是深挖系统耦合数据价值,开展配网运维大数据分析,理清配网运维重点、难点。二是全面应用配网运检 E 助手,扎实开展工单驱动业务,构建“电网一张图”,支撑“业务一条线”。三是加快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进程,完成存量自动化设备主站接入,提高配电自动化线路覆盖率,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测能力。

(二)革新配网运维,智能化加速业务升级

全面优化组织架构,将营销、配电、调度专业(简称营配调)职能管理和业务实施机构进行整合重组,构建“市、县、所”一体化营配调数据指挥体系,实施“工单驱动业务”配网管控新模式,实现电网运维检修从“以设备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首先,在市公司层面,强化营配调数据融合共享,以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为支撑,以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为“数据大脑”,以“工单驱动业务”为抓手,推动着营配调指挥体系转型升级。其次,在县公司层面,落实“总指挥长”制度,从停电管控入手,推进全业务工单应用,强化业务流程的过程监督与横向协调。此外,在供电所层面,做强营配综合班,推行基于移动作业终端的智能检修运维模式,以此作为业务执行层的“指挥大脑”。

规范配电网标准化运维。首先,应结合“学标准、懂标准、干标准”活动,全面梳理配电网运维管理脉络,建立配网运维生产秩序,制定配网运维关键环节管理标准和执行标准,积极推进配电网运维规范化运转。其次,需大力推进作业计划全口径线上管控,科学组织施工、管理资源力量投入,针对性部署安全防范措施,实现对作业风险精准把控,规范落实“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制度,督促作业计划全口径纳入线上管控,坚决落实杜绝无计划作业各项措施。

建设智慧电站,打造智能化管理驾驶舱。一是积极推动新建电站建立电厂数据库和三维模型,实现三维实时信息监视。

本文刊登于《消费电子》2023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