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引力场
发表于 2023年8月

在上古神话中,女娲捏泥塑造了人类;在玛丽·雪莱的构想中,尸块拼凑出了八尺高的弗兰肯斯坦。在各类幻想作品中,都不乏吹口仙气或者挥舞魔法棒,肢体随即重生、伤口立马愈合的场景。然而人身皆是肉长成,微观结构下更是复杂精密,想要达成幻想中的愈合效果,甚或是超脱本体,生长出新的结构,获得新的特性,还得依靠一代代研究者继往开来。

蜗牛胶

医疗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大方向上的研究,还关乎细枝末节,例如伤口的愈合问题。重新连接受伤组织的主要途径是使用外科缝合线和缝合钉,但是缝合伤口可能会导致疼痛、手术部位感染和皮肤疤痕的产生,因而出现了组织黏合剂等其他治疗方法,它们相对有效且无痛,只是目前可用的组织黏合剂仍然缺乏湿黏附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在过去二十年里,仿生学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自然界中各种黏附现象的内部机制,推进着医学技术和组织工程的发展。

蜗牛分泌的黏液使它们在爬行时能与岩石和树木的表面保持接触。两千多年前,蜗牛和它们的黏液就曾被用来治疗与烧伤、脓肿和其他伤口有关的疼痛。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这种潜在的天然生物黏合剂。

本文刊登于《科幻世界》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