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好啊,好啊!”
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幻世界》终于熬过最困难的日子。
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中国大地真是“东风吹来满眼春”。吴岩在北师大开设科幻课,团结了星河、杨鹏、严蓬、杨平、苏学军、凌晨、于向昀、白墨、韩建国、裴晓庆、江渐离、柳文扬、喻京川、罗洪斌等十几位作者。每次赴京组稿,吴岩就安排我住北师大的新松公寓。
组稿会开完,必到餐厅“撮一顿”。总是星河自告奋勇点菜:“两只烤鸭,四扎啤酒……”酒足饭饱之后,下一个节目是“去看郑文光老师”!
无论是冬天的午后,还是春日的黄昏,从北师大餐厅出来,沿北三环路东行,都带着几分醉意,一路晃晃悠悠,哈哈声打得好响,旁若无人。二十来分钟就走到郑文光家。我仿佛行走在一片大森林中,周遭是充满青春锐气的新松。我相信:万木竞发之时,必有大树参天!
郑文光老师的家,无论是和平里的狭窄住所还是三环路较为宽敞的宿舍,总是弥散着茶香、咖啡香和菜饭香,非常温馨。1956年,郑文光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奖之时,我还在成都七中读初二。郑文光的大名,早已熟记于心。1983年,已经发表了《飞向人马座》《神翼》等科幻名著、处于创作黄金时代的郑文光,突遭错误批判,引发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右手握不住笔。中国科幻领军大帅倒下,我们办科幻杂志的小编辑如何支撑?真是步履维艰。
每到北京出差,我几乎都要到郑老师家。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幻世界》2023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