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敢举烽烟解国忧
作者 王文化
发表于 2023年8月

在山西省灵丘县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馆内循环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这里第一次投入抵御外侮的战争中,击败一支从甲午战争起就在中国横行的日本侵略军,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此后,没有溃散败逃,没有放弃抗争,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就在这片土地扎下根来,以牺牲捍卫尊严,以信仰唤醒民众,在古长城之上,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潇潇夜雨洗兵马

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回忆,常提及一场夜雨。

“集师上寨运良筹,敢举烽烟解国忧。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固金瓯。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常抚皓首忆旧事,夜眺燕北几春秋。”1985年,86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回忆峥嵘岁月时,犹记得“潇潇夜雨”。

那不是一场诗意的雨。

“乌云越来越浓,大地越来越黑,瓢泼似的大雨终于落下来了。战士们没有雨具,身上的灰布单军装被浇得湿淋淋的,冷得发抖。天黑得像口锅,黑得不敢抬步。每个人拽着前面同志的衣角,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前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地上。行军速度慢下来了。我们多希望多打雷闪,好趁着刹那亮光迈开步子往前跑。”

大雨中,八路军将士从灵丘县冉庄赶往平型关前设伏,时间是1937年9月25日凌晨,时任八路军115师686团团长李天佑回忆。

从长征中走来的人民军队,1937年8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日军已占领平津,侵入山西北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所部虽努力抵抗,仍节节败退。9月21日,日军第五师团侵占灵丘县城;一日后,向平型关进犯,国民党军33军和17军奉命防守,这时115师赶来,承担了在敌侧后攻击的任务。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取得了我国抗日战争第一场胜利——平型关大捷

从灵丘县城到平型关口约40公里,是蔚代公路的一段。公路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蜿蜒,115师实地勘察后,决定在最险要的乔沟进行伏击。

本文刊登于《党员文摘》2023年1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