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不死的托丽
超强的奔跑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刚吹完半决赛,托丽·彭索又出现在决赛的赛场,这样的安排在世界杯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半决赛,澳大利亚守门员扑出英格兰队罚出的点球。托丽没发现守门员提前移动了,在视频助理裁判的提示下判定重罚。在决定能否进入决赛的关键时刻,敢吹东道主守门员违例,可想而知是需要勇气的。
决赛哨音一响,双方进入白热化的争夺。开场40秒钟内,托丽连续两次运用有利进攻条款。她不轻易打断比赛的节奏,第一声犯规哨吹响时,比赛已进行了9分钟。双方攻防转换的速度之快,对裁判员的体能要求很高。托丽的每一次判罚,几乎都出现在犯规地点附近。比赛第64分钟时,英格兰队员沃尔什在本方罚球区内手球,托丽在视频的提示后判罚点球。西班牙队10号埃尔莫索的罚球被反应神速的英格兰门将厄普斯没收。托丽在埃尔莫索罚球前,向守门员厄普斯重申鸣哨前单脚不能越过球门线。聪明的门将不失时机地扑出了点球。
服务球队,追求平凡,不争当主角,靠精准判罚维护比赛的激烈和精彩,用最好的状态感染更多球迷,让球迷尽情享受足球比赛的乐趣,是托丽执法比赛的最大亮点。
长年不间断的身体训练,每年排得很满的赛程,托丽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场上一招一式的背后,凸显了平时一点一滴的付出。多年的赛场磨砺,对一位中年女性是巨大的考验。美国队出局,给托丽提供了多载难逢的机会。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世界杯决赛让托丽的执法经历走向巅峰。
回首首届世界杯
小组赛结束后,中国女足从澳大利亚飞抵广州机场,姑娘们回到了首届世界杯的举办地。回望32年间世界女子足球的发展和变化,着实令人震惊和感慨。
1991年,执法首届女足世界杯的20名裁判员中只有6名女裁判,分别来自中国、美国、瑞典、挪威、巴西、新西兰。第一阶段小组赛,我与新西兰的女裁判琳达·布莱克同在江门赛区。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比赛的空闲时间忙着给孩子编织毛衣。她很直率地说:“女人踢足球,不需要你们男人当裁判,因为你们不知道如何体恤她们。如果10年后规定裁判员执法女子比赛必须穿花衣服,你们敢穿吗?”一席话问得我哑口无言。一旁的尼泊尔男裁判还不服,说“你们最多打打旗,干不了主裁判”。

几天后,国际足联发出通知,季军争夺赛全部由女裁判担任。巴西的克勞迪娅与中国的左秀娣、新西兰的琳达·布莱克合作,完成了女裁判执法世界杯的首秀。
32年后的今天,一切都让琳达·布莱克言中了。国际足联加大培养女裁判员的力度,女足的国际大赛及洲际比赛全部使用女裁判。新西兰、澳大利亚成为第九届女足世界杯的东道主,所有场次都由女裁判挑大梁。她们穿上了各种颜色的裁判服,部分视频助理裁判也由女性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