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赛 丹青不渝
作者 王晓瑞
发表于 2023年9月
第二届中青赛U15组,北京国安夺得季军。恒大足校与山东泰山的冠亚军之战择日以主客场形式进行。

规模扩大的背后

第二届中青赛的鲜明特点是地方预选赛全面升级。中青赛的办赛原则是面向全体青少年,打破参赛壁垒,兼顾普及与提高,允许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自由参加,不设任何参赛限制。第一届联赛,“全放开、全融合”已得到体现,男子U13组冠亚军决赛就是由山东泰山对清华附中。当时,山东队主教练汪强盛赞:“出现清华附中U13这样的学校代表队,或者社会青训机构球队参赛,是中国足球的幸事。”今年,多家社会青训机构、业余体校和校园球队打入U13组全国12强,职业俱乐部梯队仅有3支。

全放开,比赛规模扩展。第一届男子U17组参赛球队就有200多支。年度总结时,中国足协副主席高洪波指出,来年将全力引进地方预选赛,“从2023年3月开始,选择南、中、北等区域进行预选赛,选拔出优秀球队参加全国总决赛”。重点就是针对U13、U15和U17。

果然,2023年地方预选赛规模呈几何数扩大。首届中青赛,共有12个省市赛区组织U13组预选赛,9个省市赛区组织U15组预选赛,今年,这两项数字分别增长到30个和31个,球队数量分别有280支和409支,参加U13组预选赛的球员突破5000人,U15组8500多人。一位足协官员透露:“希望来年45个赛区都有地方预选赛。”中国足协进一步明确“由下而上”的规律,“做大全国总决赛,先要保证地方赛事的稳定性,打好根基”。

数字不是中青赛的追求,第二届赛事坚持U13、U15、U17、U19年齡段设置。过去,为应对国际比赛,职业队梯队基本以两岁为一个周期组建,青少年足球逢单优先,以此划分参赛年龄段,奇数年出生的球员更吃香。去年第一届中青赛四个年龄段,对应从2003到2010年出生的球员,每两年一个年龄段。今年中青赛没有调整,U13、U15、U17、U19对应的都是偶数年出生的球员,具体为2004到2011年出生的球员。

这促成很多职业俱乐部梯队将原有的“两队一组”改为“一队一组”。在U15组,山东泰山、浙江绿城、梅州客家、大连人、北京国安、长春亚泰、辽宁沈阳城市等俱乐部,都是派U15和U14各一支球队参赛。这样的拆分迫使各俱乐部按单年龄段组队。在U19和U17组,不少职业队派出U18和U16越级参赛,以小打大,最典型的就是由韩鹏和周海滨执教的山东泰山两支梯队。浙江俱乐部的王政认为:“球员有通才和天才之说。所谓天才,就是成熟周期比正常人短,很快达到高水平。

本文刊登于《新体育》2023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