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写过马斯克,但从没人出过特斯拉的专著。”美国资深财经评论员、《华尔街日报》科技与汽车专栏记者提姆·希金斯这样谈起自己的新书《极限高压:特斯拉,埃隆·马斯克的世纪之赌》。
但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却给出一句冷冰冰的评价:很无聊。
“他肯定会这么说,因为这本书不完全是围绕着他来展开的。”提姆·希金斯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提姆·希金斯在书中没有突出埃隆·马斯克个人,而是克制、冷静地描写了一群对特斯拉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在提姆·希金斯看来,如果特斯拉想要成为一个可以延续数代并超越创始人的企业,不能单单靠马斯克一个人在困难时期“睡在工厂地板上”,而需要更多人一起努力。而另一方面,提姆·希金斯也非常认可特斯拉的创造性价值,“即便特斯拉未来会没落,但特斯拉的遗产会一直在,毕竟它改变了人类对于电动汽车的看法。”
用数据跟马斯克辩论,更容易说服他
中国新闻周刊:《极限高压》这本书没有过度突出马斯克个人,而是描写了一群对特斯拉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群像,如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通用汽车前掌门人里克·瓦格纳、曾执掌丰田汽车多年的丰田章男、软银集团CEO孙正义等。这么做,你不担心这本书对读者没那么有吸引力吗?
提姆·希金斯:这些人对特斯拉的发展非常重要,他们的贡献,不该被马斯克一人的光芒所遮蔽。这也是本书的特别之处——这是第一本关于特斯拉全景式发展的书籍,也是事先不用得到马斯克授权的书籍。我并不担心这本书对读者缺乏吸引力。我分析了关于特斯拉的千份法庭、公司文件,对特斯拉数百名员工进行了访谈,而不是靠八卦和社交媒体信息拼凑来写的。
中国新闻周刊: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马斯克能每次在特斯拉造车缺钱的时候,都能化险为夷,他有什么“秘诀”吗?
提姆·希金斯:马斯克所描述的特斯拉愿景,面向的不单单是消费者,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在制造出大众能买得起的特斯拉Model 3之前的20多年里,他必须不断说服投资者相信特斯拉能赚钱,能可持续地投资。造车是一个很烧钱的行业,自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诞生以来,特斯拉可以说是第一家花掉巨资撑过来的美国电动汽车企业。
在硅谷,投资者喜欢把钱投给回报迅速的软件行业,说服他们把钱投给造车初创企业,非常困难。
马斯克可以说是白手起家,20多岁就成为百万富翁,虽然他那时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富有。他几乎把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其实冒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当然他有很多很好的富人朋友给特斯拉投资。
马斯克的心理承受能力,确实强于其他上市公司的老板。比如建造Model S,就比之前预料的制造成本超出了很多,汽车最终的售出单价是57400美元,比预先设定的5万美元多了近一万美元。

